傳媒
港大發現殺傷性T細胞可消除腫瘤的新機制
2014年08月26日
通過疫苗誘導的免疫力來消滅惡性腫瘤仍然是一大醫學難題。其主要原因在於現階段還缺乏有效的疫苗免疫方法來誘導免疫監控,即誘導大量的功能性殺傷T細胞來消滅惡性腫瘤。經過近5年的努力,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學者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疫苗免疫方法,可以消除惡性腫瘤內的免疫抑制微環境,恢復免疫系統及重建免疫監控。是次研究成果已於國際知名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發表,對於深入了解腫瘤免疫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研究意義
負責領導研究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微生物學系教授陳志偉教授指出,該項研究展示了功能性殺傷T細胞的數量及質量需求,對腫瘤預防和免疫治療的重要性,「這項研究將鼓勵科學界制定新型疫苗策略,以預防及治療腫瘤。」另一位研究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教授表示:「這個研究發現,原來用於對抗愛滋病病毒的新型疫苗策略,也有助於尋找腫瘤免疫治療的方法。」
研究背景
當致癌基因啟動,在引發腫瘤細胞的同時,也讓腫瘤細胞成為抗腫瘤免疫細胞的攻擊對象,比如殺傷性T細胞。當免疫系統未能及時清除腫瘤細胞,這些腫瘤細胞會操縱失靈的免疫反應,促進腫瘤的生長和發展。一方面,腫瘤細胞會在表面產生免疫抑制性分子,令殺傷性T細胞功能失調。另一方面,生長中的腫瘤也能夠通過誘導免疫抑制細胞,尤其是在腫瘤微環境(腫瘤實體內環境)中的免疫抑制細胞,來逃避殺傷性T細胞。到目前為止,即使在小動物模型中也很少有一種疫苗免疫策略,可以用來消除腫瘤所誘導的免疫抑制微環境。
是次研究的惡性腫瘤是胸肺科的間皮瘤。這種腫瘤至今無法治癒,患者確診後的存活時間少於一年。導致間皮瘤的主要風險因素,是人們在開採和建築過程中吸入了石棉塵。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棉開採和使用國之一的中國,包括香港,預計未來幾年將會是間皮瘤發病的高峰期。
研究方法及發現
科研團隊首先利用過百隻免疫功能健全的小鼠,建立一個可以定量分析惡性間皮瘤生長的模型,令新型PD-1基因疫苗的有效性驗證成為可能。研究發現PD-1基因疫苗可以使用多達4次,不像活載體疫苗會受到預存免疫反應的限制。PD-1基因疫苗不但可以在帶有腫瘤動物身上刺激出強烈免疫反應,同時對已存在的惡性間皮瘤產生根治效果。這種新型疫苗誘導出大量殺傷性T細胞,通過接觸腫瘤細胞釋放炎性因子IFN-γ及TNF-α,並啟動由TRAIL介導的腫瘤細胞凋亡,而發揮作用。重要的是,這種新型疫苗成就了一種免疫活化狀態,不但防止了殺傷性T細胞的功能耗竭,而且還克服了間皮瘤所誘導的幾種免疫抑制細胞的產生。表現出殺傷性T細胞的頻率越高,腫瘤的體積就越小,約有兩個月之後完全消失。
關於研究團隊
是次研究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微生物學系教授陳志偉教授帶領,其他研究人員包括: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教授,外科學系教授萬鈞教授,愛滋病研究所譚志武博士、劉利博士、周京穎博士、張嘉龍博士、于哲博士、張嘉瑋博士、梁建國博士、汪海波博士及李文傑博士生。研究由香港肺塵埃沉著病補償基金委員會、研究資助局、香港大學發展基金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配套基金資助。
如欲瀏覽新聞圖片,請登入以下網址:
http://www.med.hku.hk/v1/news-and-events/press-rel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