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首次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最新變異株Omicron如何感染人類呼吸道。團隊發現,Omicron變異株相較於Delta變異株及原始病毒株於人類支氣管組織的感染和複製多近70倍,這解釋了為何Omicron對比其他變異株傳播得更快。研究亦顯示Omicron於肺部組織的感染遠比2020年發現的SARS-CoV-2原始病毒株為低,這可能是疾病嚴重程度較低的指標。有關研究成果現正於醫學期刊接受同行評審。
研究方法及結果
自2007年起,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香港科技園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志偉博士,聯同病理學系臨床教授黎國思教授已使用人體呼吸道的外植體培養物應用於病毒研究,如禽流感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病毒(MERS-CoV)等。是次研究亦利用這項技術去了解Omicron變異株於傳播力和致病程度,與其他SARS-CoV-2變異株可能不同的原因。
這項技術透過使用肺部治療中切除及一般會被丟棄的肺部組織來研究呼吸道病毒性疾病。陳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成功分離出Omicron變種病毒株,並與Delta及原始SARS-CoV-2病毒株於人類呼吸道組織進行感染比較。團隊發現,新變異株Omicron比Delta及原始病毒株於人類支氣管組織的複製更快,於感染24小時後,新變異株Omicron的病毒量比Delta及原始病毒株多近70倍。相反,Omicron變異株比原始病毒株於肺部組織的複製能力則低近10倍,這表示致病程度可能較弱。
陳博士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病症嚴重程度不只取決於病毒的複製能力,還取決於人體對感染的免疫反應,這可能導致失控的炎症反應(又稱為細胞因子風暴)。即使Omicron變異株本身的致病性可能較低,但其極高的傳播能力或可引致更多重症及死亡。因此,參照港大醫學院團隊最近的研究指出Omicron有能力逃避疫苗或曾經感染新冠病毒者所產生的免疫力,Omicron變異株的整體威脅可能非常顯著。」
研究團隊
是次研究由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香港科技園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志偉博士領導的團隊進行。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許珮茵博士、譚華正基金教授(醫療科學)兼病毒學講座教授裴偉士教授、潘烈文教授及病理學系臨床教授黎國思教授。
鳴謝
是次研究由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HHSN272201400006C)、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T11-712/19-N)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 (COVID190202)資助。
特別鳴謝瑪麗醫院心胸外科的協助。
關於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在公共衞生教育及科研方面有多年經驗,成就卓越。港大公共衞生學院的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在國際間舉足輕重,對改善本地和全球個人及人口健康有非常重大的貢獻。此外,港大公共衞生學院乃頂尖的科研和教學中心,對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新發病毒的教育工作不遺餘力之餘,亦致力於與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控制、控煙、空氣污染、心理腫瘤學、行為科學、運動科學、生命歷程流行病學、醫療經濟效益、醫療服務規劃、及管理等有關的研究工作。當中不少研究更獲本地、國內以至國際組織(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加拿大衞生部及世界衞生組織)認同,納入其公共衞生政策當中。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