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研究證實一項創新技術可有效為冠心病患者辨析有否需要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俗稱「通波仔」)。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 《心血管轉化研究雜誌》(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Translational Research)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研究背景及結果
冠心病是其中一個致命疾病,在2020年全球有約2.4億名病人患有冠心病,1而心臟病是本港第三位最常見死因,當中冠心病佔大約六成。2隨著冠心病日趨普及,提供適切治療予患者尤關重要。冠心病一般依靠藥物治療,用以減輕心臟負荷及控制其他心血管風險因素等。藥物以外,部分患者會接受「通波仔」手術,以本港為例,每年大約進行350-500項「通波仔」手術,此手術在冠狀動脈的狹窄處(血管已有脂肪斑塊堵塞)植入金屬支架並撐開血管,維持心臟的血液供應。
進行「通波仔」手術時,醫生會先以血管造影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及收窄程度,再決定是否需要植入金屬支架。以往普遍認為狹窄的血管會影響供血,因此更需要「通波仔」撐大血管。然而,早前有研究發現,某些狹窄的血管未必會影響血流,放入支架並非必要。在這情況下,醫生可以「血流儲備分數」(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協助評估冠狀動脈狹窄對供血的影響,從而決定是否需要「通波仔」。由於「通波仔」並非全無風險,因此只有在「血流儲備分數」顯示狹窄血管會對供血帶來實際影響(心臟缺血)的情況下才值得「通波仔」,否則放入支架後也不會改善病情,甚或帶來損傷。國際臨床指引已正式建議在計劃「通波仔」前使用「血流儲備分數」,為患者提供最適切的治療。不過,由於量度「血流儲備分數」需要額外置入導絲及注射藥物,患者會因此感到不適,同時涉及額外開支及手術風險,所以臨床上其使用率偏低,例如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在2017年,只有18.5%已罹患中度冠狀動脈病變(40-69%血管栓塞)的冠心病患者量度了「血流儲備分數」。3有見及此,有科研團隊研發了一項新技術 — 冠狀動脈造影血流儲備分數系統(coronary angiography-FFR, caFFR),省略上述的額外導絲和藥物,以電腦運算模型從血管影像直接估算「血流儲備分數」,高準確度結果與傳統「血流儲備分數」無異,4從而希望提高其使用率,令更多病人受惠,得到合適治療。
為了估算採用caFFR是否對本地病人有利,團隊對公立醫院1,308名患者進行評估,發現caFFR成功為冠心病患者辨析出心臟缺血情況,而心臟缺血的病人進行「通波仔」後,三年內的死亡及心肌梗塞風險亦得以減低,但對沒有心臟缺血情況的病人並不會帶來明顯效益。caFFR建議有心臟缺血情況的病人需要進行「通波仔」手術以預防將來心肌梗塞及死亡風險,如果caFFR顯示沒有心臟缺血的情況,就不用進行「通波仔」。更重要的是,對應caFFR分析結果,適當使用「通波仔」治療可將引致不良影響的風險減低三成。
研究意義
在公立醫院,每年都有大量病情穩定的冠心病患者進行血管造影和「通波仔」手術。雖然「通波仔」可以改善心臟供血情況,但手術涉及風險,例如出血、感染、支架有可能出現血管再阻塞甚至栓塞等問題。另外,「通波仔」手術費用高昂,術後病人也需要整年服用薄血藥維持血管暢通。如果使用caFFR,沒有心臟缺血情況的病人就可避免進行不必要的「通波仔」手術,減省手術費用和避免手術風險。隨著更少術後藥物處方和術後覆診,更有助減低公共醫療開支。
領導此研究的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姚啟恒教授表示:「雖然國際指引建議使用「血流儲備分數」協助醫生決定是否需要為病人「通波仔」,但實際臨床上的使用率並沒有想像中高。caFFR不需要使用額外導絲和注射藥物,比起「血流儲備分數」更為安全和方便,亦較容易於香港普及。有了caFFR後,我們希望更多冠心病患者能得到最好的治療。」
關於研究團隊
此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姚啟恒教授領導。其他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講座教授及蒙民偉基金教授(心臟學)謝鴻發教授;深港產學研基地馮韻迪博士;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梁嘉霖醫生、李恒朗醫生;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曹高鎮醫生、吳旻醫生及汪潤醫生;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博士生研究員吳妹珍、任慶文、前研究護士余淑妍、以及醫科學生研究員林樂怡、李珺如、余思揚和謝倚祈。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
1 Tsao CW, Aday AW, Almarzooq ZI et. al;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on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22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Wednesday, January 26, 2022]. Circulation.
2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 心臟病 (2023).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57.html
3 Parikh, R. V., Liu, G., Plomondon, M. E., Sehested, T. S. G., Hlatky, M. A., Waldo, S. W., & Fearon, W. F. (2020). Utilization and outcomes of measuring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75(4), 409–419.
4 Li J, Gong Y, Wang W, Yang Q, Liu B, Lu Y, et al. Accuracy of computational pressure-fluid dynamics applied to coronary angiography to deriv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LASH FFR. Cardiovasc Res. 2020;116:13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