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學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2006年01月11日
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本週一(一月九日)所舉行的頒獎禮上,香港大學的兩位學者獲頒二零零五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這項成就再一次肯定港大在科研發展具有超卓實力。
外科學系講座教授范上達教授及其領導的肝移植組(成員: 盧寵茂教授、廖子良醫生及陳詩正醫生) 獲頒「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這是首次有香港學者獲頒「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 而化學系講座教授任詠華教授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范教授及肝移植組的得獎項目「成人右葉活體肝移植」被認為是肝移植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肝移植是治療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但在香港,器官捐贈率低,令肝移植手術未能廣泛應用。 另一個肝臟來源是由活人捐出部份肝臟作移植。 但是,活體肝移植於成人的應用卻受到限制,因為醫學界一直認為施肝者只能捐出左葉肝,而左葉肝的體積對於多數成人受者往往太小,不能滿足病人的需要。 自一九九六年起,范教授及其組員不斷改良成人活體肝移植的外科技術,開創及發展以右葉肝作移植。 時至今日,世界各地多個移植中心已經採用右葉肝作移植。
最近也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范教授說: 「我和組員們,對首次獲頒授國家級的獎項,感到非常光榮。雖然肝移植是眾多的器官移植當中最困難的一項,但每當看見病人透過我們的手術重拾生命的希望, 我們就覺得所有的辛勞是沒有白費的。 我們將繼續改良外科的技術,務求令我們的佳績能夠保持下去。」
任詠華教授的得獎項目 「過渡金屬炔基及硫屬簇配合物的分子設計及其發光性能的研究」 是從135個參賽項目中被挑選出來的。身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任教授致力於將無機及有機金屬化學的研究應用於功能分子材料的發展,利用分子設計及合成手段,系統地創造各種新穎的發光金屬炔配合物和金屬硫屬簇的分子材料,並進行系統性光譜相比研究來闡明其發光性能及光譜源由。而是項研究在能源、信息、生命等領域上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任教授的研究得到世界各地的學者所重視及引用,並曾在多份著名學刊,如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及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等上刊登。
任教授說: 「對於研究得到國家的肯定,我感到非常榮幸。我想藉此感謝過去及現在參與是項研究的學生及其他研究員。 這次獲獎,再次肯定香港可以是一個具有優秀基礎科學研究的地方。我會繼續在功能分子材料的研究上加倍努力。」
港大校長徐立之教授恭賀兩位得獎人,表揚他們的成就: 「范教授及任教授的研究成就卓越,得獎可謂實至名歸。他們的獲獎正好再次證明港大在科研領域上擁有超卓的實力及優秀的人才。」
「國家科學技術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辦,是國內科學技術界一項崇高的榮譽,旨在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及組織。
如有任何查詢,請與港大外務處梁資慧聯繫(電話: 2859 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