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上一頁
垂死恒星釋出層層煙環
2007年01月09日
美國天文學會新聞稿:2007年1月9日09:20西雅圖時間發放 [請勿於香港時間2007年1月10日凌晨01:20前發放] 香港大學理學院院長、物理系郭新教授及台灣國立中央大學的夏志浩先生,將於今日西雅圖美國天文學會的會議上,共同發表他們的發現──哈勃12號星雲臨死時噴出的層層煙環。這些煙環是這顆恆星在其十億年生命中最後的萬年歲月所產生的。 表面上看似毫不顯眼的哈勃12號星雲,早於1921年已被著名天文學家艾雲哈勃首先發現。從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得的照片所見,此星體呈漏斗形,腰部纖細。郭新教授和夏志浩詳細分析這些照片時,發現有九個神秘的環,一個接一個的環繞著這星雲的軸心。 為何一顆垂死的恒星,會產生這些形態完美的圓形環狀,迄今仍然是一個謎。大部份恒星在其生命將終結時,均會變成行星狀星雲,而我們的太陽,亦將於五十億年後經歷這個轉變。行星狀星雲有多種不同形狀,但這種形態轉變的詳細物理過程,仍然有待考究。郭教授相信,這些從哈勃12號星雲觀測所見的層圈,和星雲的形成不無關係。「一連串高速、周期性、有方向性的爆發,將哈勃12號星雲雕刻成這漏斗形狀。探測這些環狀,將有助我們瞭解星體最後的蛻變過程。」郭教授解釋。 擁有卓越攝影效果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曾拍出許多美麗的星雲照片,將其豐富色彩和奇特形狀表露無遺。而這批哈勃12號星雲的照片,更高度提高天文學家對恆星死亡的問題追尋答案的興趣。從哈勃望遠鏡拍得的照片,去了解哈勃於八十五年前所發現的星體,可說是最適合不過。 郭新教授是研究行星狀星雲的專家,他於1978年所提出的行星狀星雲的起源理論更是廣為人知。其著作包括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lanetary Nebulae(2000) 及 Cosmic Butterflies (2001) ,以及於2006年10月由University Science Books最新出版的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有關圖片及說明,可瀏覽此網址:http://sal.physics.hku.hk/~kwok/aas209。 傳媒查詢或訪問,可聯絡香港大學理學院陳詩迪小姐(電話:2241 5286)。 註:此新聞稿由西雅圖美國天文學會撰寫,並授權香港大學翻譯及發放。 圖片說明 圖片1:從哈勃太空望遠鏡所拍得哈勃12行星狀星雲,其漏斗形狀和繞著兩邊的層圈清晰可見。 圖片2:從層圈的圖解上可知道,固線部分的層圈為前面,而後面則以點線顯示漏斗形的底部。 |
圖片 1 圖片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