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全球傑出專家首次制訂二十項首要措施,遏止最致命慢性非傳染病禍害
2007年11月21日
國際科學周刊 "Nature"( 《自然》)刊載的文章,可於下列網頁下載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50/n7169/full/450494a.html
全球最傑出的健康專家及組織首次共同制訂出二十項首要措施,以遏止人類最致命疾病的急劇蔓延。有關報告將於著名國際科學周刊 "Nature" 的最新一期發表。
這些最致命疾病,統稱為慢性非傳染病,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乃指:心臟血管病、二型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數種癌症。這些疾病的發病與死亡率近年不斷飆升,成為全球導致最多死亡與傷殘的元兇。
過去數月,研究人員應用系統化的共識建構技巧,集來自五十個國家的155名權威健康專家意見,訂出二十項各國最急需面對的挑戰,以期減輕慢性非傳染病對人類的禍害。由7名成員組成的執行委員會及由19名成員組成的科學委員會,則將該二十項首要挑戰歸納為六大目標,並提出能達致這些目標的主要研究建議。
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教授亦為科學委員會成員之一。
涵蓋該二十項首要挑戰的六大目標為:-
- 重整醫療健康系統的優次
- 減輕貧困和都市化對健康的不良影響
- 吸納商界和民間資源推動健康
- 檢視控制患病風險因素的策略和措施
- 加強相關的經濟、法律和環保等政策
- 提升公眾與決策者對健康和預防疾病的認知
撰寫是項報告的學者預測,各國假若不立即採取果斷措施,後果嚴重:在未來十年內,中國因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導致的全國收入損失將可達$5,580億美元;印度和英國的相應損失則分別為$2,370億美元及;$330億美元。
有關學者亦估計,假如缺乏全球的一致措施,在未來十年將有3億8,800萬人死於一種或多種慢性非傳染病。相反,如果各國合力採取行動至2015年,至少3,600萬人將免於因這些疾病致死,人數相等於加拿大、阿爾及利亞或者肯尼亞的全國人口。
現時全球的死亡人數中,逾六成乃由慢性非傳染病導致,其中八成是低或中收入水平國家的公民。
然而,大部分慢性非傳染病乃是可預防的,專家估計如能控制主要的風險因素(不健康飲食、缺少運動、吸煙等),則可預防八成心臟病、中風和二型糖尿病,以及逾四成的癌症。
傳媒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經理 (傳媒)黃惠芬小姐 (電話: 2859 2600 / 電郵:denise.wong@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