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你的居住環境能影響你的活動量」
2007年11月29日
香港大學的科研隊伍現正探討建築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的活動模式
運動帶來多方面的益處,如減低患上心臟病、糖尿病及不同癌症的風險。港大的研究指出,香港市民因缺乏運動引致死亡的風險較吸煙的為高。不過,我們並不知道地區的建設如大廈、街道、行人路、通往商店及設施的道路 (即 "建築環境") 可以影響我們的活動量。
香港大學轄下的運動及潛能發展研究所的科研隊伍成功獲得香港研究資助局與衛生及醫護服務研究基金的四項撥款資助,探討本港獨特的建築環境如何影響港人的活動模式。科研隊伍由負責人包括麥迪勤博士、施綺芸博士、薛慧萍博士,以及社會醫學系、地理系、房地產及建設系、家庭醫學部及特殊教育研究發展中心的科研學者所組成。
初步研究結果指出港人需要多做運動
由澳洲悉尼大學Adrian Bauman教授統籌、麥迪勤博士協助收集香港數據的一項國際研究報告指出,港人參與足夠改善身體健康的運動量是受訪的二十國家中排名第十五位。近期一篇由施綺芸博士及麥迪勤博士撰寫並刊登於國際期刊Cities (2007年6月版) 的研究文章亦指出,居住在較高級住宅區 (如薄扶林及半山區) 和較低級住宅區 (如深水埗及蓮花地) 的港人認識其鄰近地區程度存在很大的差異。
為什麼這項研究對於香港極為重要?
麥迪勤博士認為:「香港有很多獨特的環境地貌是不能從其他國家高密度的城市中找到的,舉例說極高密度的地區如旺角及深水埗、相對狹小的居住單位 (通常少於700平方尺)、以及很多可步行到達的鄰近地區。」可步行到達的鄰近地區是指你可以於5至10分鐘內可輕鬆步行至大部份的商店。這與很多美國的鄰近地區大為不同,因他們必須駕車前往商店。事實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土木工程交通規劃師Larry Frank教授認為:「香港是難以置信的 - 她是我所看見可步行度最高的城市! 這對於進行此項研究是十分理想的。」
我們的研究將探討什麼?
施綺芸博士將率領科研隊伍探討我們鄰近地區的特色以提供更方便步行的環境。麥迪勤博士的研究隊伍則探討前往區內康樂設施的道路,如何提高參與中至高度活動量的機會。他們說:「我們亦希望知道市民對於自己居住及鄰近地區的看法,並利用問卷及小型身體活動儀去量度部份居民的活動模式。」而薛慧萍博士的研究則集中特殊兒童為研究對象,探討特殊學校的環境如何影響學童於體育堂及其他時段 (如上學前、放學後、小息) 的活動量。
研究結果帶來公共衛生的重要性
海外研究報告建議短期性的介入策略以改善區內的活動量是不成功的。有關健康專業人士現相信建築環境的改變可帶來更長遠性的效果。運動及潛能發展研究所所長艾博斐教授說:「如果我們能夠找出建築環境可增加步行及中至高度活動量的因素,我們可以影響城市規劃政策以至推廣更健康和更方便運動的環境,最終能夠有助醫院管理局減少因缺乏運動所導致有關疾病的醫療開支。」
未來計劃
運動及潛能發展研究所的科研隊伍將在本港探訪一些步行度高與步行度低的地區,以招募志願者參與麥迪勤博士及施綺芸博士的研究。志願者提供有關他們的活動習慣、對鄰近地區的看法等資料。若他們願意的話,他們亦會透過使用小型而安全的電子身體活動儀去量度活動模式。為了提高參與率,每位志願者將會獲得面值最多港幣$400的超級市場禮券,以及參加總值港幣$2,000的大抽獎。薛慧萍博士說:「我們希望志願者能夠開心地參與我們的研究。」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麥迪勤博士,施綺芸博士 (電話: 28179576,英語) 或薛慧萍博士 (電話: 25890598,粵語)。
負責以上研究項目的三位學者相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hku.hk/ihp/press/
備註:如貴機構刊登以上資料,請知會運動及潛能發展研究所陳秀芳女士(電話: 28179576)。這有助我們追溯傳媒來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