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針情線韻:中國少數民族服飾與背帶」展覽
2013年12月10日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十分榮幸能展出李美賢庋藏的中國傳統服飾、銀飾及背帶,無論是色彩之豐富、技藝之精湛,風格之獨特,展品均體現出中國少數民族傳承至今於服飾工藝的巧奪天工。展覽日期由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2月9日於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一樓展出。
展覽配以精美圖錄。而為慶祝本館六十週年及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二十五週年紀念,展覽與圖錄均由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慷慨贊助。
苗、侗、水、壯這些源自貴州、雲南和廣西等中國西南省的少數民族,其服裝和背帶均繡以色彩絢爛、針工細膩的刺繡,有時甚至附以銀飾點綴,反映出當地悠久而別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由於部份少數民族缺乏文字記錄,其織品展示的象徵涵義和色彩寓意,形成一種視覺語言,使之成為人類文化和文物遺產發展至今的重要基礎。
展覽適逢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會員日開幕〈2013年12月14日下午3時30分至6時〉,部份展品將以時裝表演的形式進行展示。
招待會及時裝表演
日期:2013年12月14日
時間:下午3時30至5時 (招待會)
下午4時30至5時 (時裝表演)
下午5時至6時 (展覽開幕)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一樓
講座*
講題:第一部分:中國民族概論
日期:2014年1月11日
時間:下午3時至4時30分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一樓
講者:李美賢 (粵語)
你聽過古時居住在中原華夏族四週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嗎?他們是什麼民族?
與現今的少數民族有什麼關係?李美賢女士這個講座會給你答案。
講題:第二部分: 針情線韻
日期:2014年1月18日
時間:下午3時至4時30分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一樓
講者:李美賢 (粵語)
少數民族婦女的高超刺繡技術,一針一線交織成一幅幅豐富多姿的圖畫,這些圖畫,不但表現了精湛的工藝,還紀錄了她們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及反映了他們生活的智慧;這次講座,李美賢女士將會繼續帶領大家進一步認識各民族及理解她們這些傑作的內涵。
*無需登記,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歡迎各界人士參與。詳情請瀏覽www.hkumag.hku.hk 或致電2241-5500 查詢。
博物館座落於般咸道大學正門。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傳媒聯絡
此新聞稿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如有任何垂詢,請聯絡傳訊主任:
張寶儀小姐
電話: (852) 2241 5512 電郵: elenac@hku.hk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是歷史最悠久的香港博物館,創立於一九五三年,最先稱「馮平山博物館」,所佔的建築物原屬一九三二年啟用的「馮平山中文圖書館」,兩者均以建築物的捐建人來命名。至一九九四年,博物館改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一九九六年,博物館增加了新翼,位於徐展堂樓的展廳建成開放。在過去六十年,博物館蒐藏許多具歷史價值的中國藝術品,它們主要分青銅器、陶瓷和繪畫三類,年代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迄清代,當中亦包括明代至二十一世紀的國畫和現代畫。
在陶瓷方面,博物館藏品包括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漢代和唐代的鉛釉器,以及色澤絢麗的唐三彩。其他藏品有早期的越瓷及青瓷,這類瓷器最受東南亞及韓國人士喜愛。宋代的名窯作品則有定窯及磁州窯。至於明清兩代的單色瓷及彩瓷,以及風靡中東及歐洲各國的釉裡藍或青花瓷器,博物館也藏有一些代表作品。當中便以唐代的釉裡藍點三足水注最為珍貴,它是中國最早期的青花例子。
至於青銅器,博物館收藏了商代及西周禮器,東周至唐代銅鏡,以及在世界上收藏最豐富的元代景教十字。在其他藝術品方面,博物館還藏有木、玉和石等雕刻,以及少量明代至現代的中國水墨畫及二十世紀中國油畫。
除展出館藏外,博物館經常舉辦各類型展覽,介紹中國和西方的現代和傳統藝術,以至香港早期歷史,並舉行研討會、講座,以及演視藝活動。博物館同時參與香港大學藝術系的教學工作,教授中國古代藝術及博物館學等課程,秉承博物館以教育為目標的宗旨,希望透過藝術教學擴闊學生的視野及知識領域。此外,為推廣中國茶文化,館內設有「博寮茶座」,參觀者可品嚐中國名茶。
博物館座落般咸道大學入口旁的馮平山樓,以及徐展堂樓的底三層。開放時間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六時;星期日,下午一時至六時。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是獨立的文化團體,經常資助博物館去推廣文物藝術欣賞的工作。學會每年舉辦不同類型活動,例如組織會員參觀各地博物館和名勝古跡,以及主辦專題講座。各界人士均可參加成為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