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博群同行—大學社區參與研討會暨展覽會
促進知識交流 共享社區資源
2015年02月10日
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合辦的「博群同行—大學社區參與研討會暨展覽會」今天(2015年2月10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為大學師生及社區伙伴提供交流平台,展示由周大福慈善基金贊助開展的本地社區項目,分享大學及社區協作的策略、挑戰及成果。研討會的開幕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先生、周大福慈善基金理事長鄭家成先生、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許敬文教授擔任主禮嘉賓。
在周大福慈善基金贊助下,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由2013年起,分別開展了「同行計劃」及「博群計劃」(本地扶貧項目),透過發展社區網絡、知識交流、直接服務、研究及社會企業培育,以及各類型涉及社區參與的活動等,協助社區累積社會資本,促進社區資源共享。
研討會設有主題演講,題目圍繞大學及社區參與、社會企業,以及青年與可持續發展等議題。下午專題分享時段則展示兩所院校由周大福慈善基金贊助推行的本地社區項目,包括「香港仔漁民口述歷史」、「南區劏房住戶家居改善計劃」、「藝術在社區」及「『需要為本』社區發展計劃 (深水埗)」等。全日共有超過200名嘉賓,包括大專院校教職員、學生及社區伙伴等出席是次活動。
周大福慈善基金理事長鄭家成先生指出「博群、同行」兩個計劃推行至今已有兩年多,對於兩校學生抱有高度的熱誠投入參與,持續地舉辦不同的社區活動,使成效不斷深化,感到非常欣慰,並感謝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港大校長馬斐森教授以及大學師生及社區人士共同努力的推動,期望將來大學團隊能夠把有成效的模式及經驗拓展至香港不同的區域,並加以傳承,共同建設一個守望互助的社區。
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教授衷心感謝周大福慈善基金慷慨捐贈「同行計劃」,並承諾港大會繼續努力推動社區參與工作。馬斐森教授亦談到港大與中大一直以來合作無間,並深信兩校未來會有更深入和長遠的協作。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許敬文教授感謝師生們在各社區參與項目中的付出。他指出,社區參與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部份,也是中大成立「博群計劃」的宗旨。許教授特別欣賞學生們在組織及參與本地社會服務時,以耐性及謙遜的態度去了解受助人的需要,身體力行協助社區發展。他希望更多學生能同樣以具體而務實的方式貢獻社會,並對周大福慈善基金對這些服務的鼎力支持,深表謝意。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先生表示,本屆政府致力建立一個富有人情味、互助共融的社會。安老、扶貧、助弱、培幼提升為施政重點,並積極推動民商官學跨界協作。他認為在這些社會福利的政策藍圖下,大學在推動跨界協作和促進社區參與方面,可充分發揮大學的軟、硬件優勢,即人才、精英、知識、科研、學研的能力;及香港高等學府擁有的優良的配套設施,從而既「讓大學走進社區」,亦「將社區帶到大學裡」。
關於香港大學同行計劃
香港大學同行計劃是一項為期四年,於南區推行以社區為本的社會資本發展項目,旨在建立一個以地區為本的社區網絡,協助社區人士累積社會資本,改善社會流動性。計劃強調南區各界人士互動協作,共享資源,達至互惠成效。港大師生將協助弱勢社群,長遠增強其自力更生的能力。計劃的最終目標是透過大學師生在社區攜手參與,建構一個可複製的社會資本發展模式。計劃由2013年9月推行至今,共有接近450名港大師生籌劃及參與接近20個項目,服務超過750名南區人士。
關於香港中文大學博群計劃──本地扶貧項目
中大成立I•CARE博群計劃,提倡「博思明志,群育新民」的理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本港、內地及世界各地的社會及公民服務,提升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公民意識,促進全人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由周大福慈善基金贊助的「本地扶貧項目」是I•CARE博群計劃的其中一部分,期望中大學生從社會服務中體會弱勢社群的感受及處境,從而反思大學生在社會議題中的公民角色及社會責任,並培養學生持續參與社區服務,實踐推動社會公義及關注本地貧窮的情況。本計劃主要探討貧窮的成因及如何改善社會環境以紓緩貧窮狀況。在2013至2014年間,超過800名中大學生在本港籌劃、實行及參與社區服務,透過不同層面向超過4,000名大眾提供服務,促進社區互動及提供更多社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