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景教國際學術會議」開幕禮將在香港大學舉行
2015年06月05日
香港大學(港大)歷經百年,蓄積豐贍之人文資源,作為踏入第二個百年的文化獻禮之一,是召開「景教國際學術會議」。會議由港大人文社會研究所、港大中文學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合辦,於6月10日至12日(星期三至五)分別在港大莊月明文娛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舉行。
會議開幕禮將於6月10日(星期三)上午9時30分在港大莊月明文娛中心3樓303劇院舉行。
在會議上,全球頂尖景教研究專家將在會議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分別從藝術、科技、宗教思想以至語言、文本等範疇或角度,深入探討景教對中國以至亞洲地區的影響。會議舉行期間,港大美術博物館將展出館藏元代景教銅十字九百餘件中的七百多件,是全球最大批的元代景教銅十字珍藏。
景教,即早期基督教聶斯脫理派,五世紀時由聶斯脫理創立;由於其教義跟當時的主流基督教不同而被視為異端。聶斯脫理的追隨者後來遷移到波斯並以此為中心,漸而向東方發展。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基督教聶斯脫理派經波斯(今伊朗)、中亞及新疆(相當於今天的“絲綢之路”) 傳入中國,改稱為“景教”。
明朝天啟五年(1625)在西安府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781年刻石)、2006年在洛陽發現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幢》(814年刻石)及二十世紀初德國探險隊在新疆吐魯番發現的回鶻語景教文獻(9世紀末至12世紀初的遺物)等在在說明景教曾在唐宋時期的中國廣泛傳播。景教雖然在唐末宋初一度中衰,但她在周邊民族之間仍然活躍。步入元朝,景教被稱為“也里可溫”(蒙古語,意為“有福分之人”);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政府在中央設置了專門機構,掌管基督教主教、僧侶、司鐸、修士和也里可溫十字寺祭享等事務。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特藏的“聶克遜珍藏景教銅十字”(The F. A. Nixon Collection of Nestorian Crosses) 即屬這時期在蒙古草原活躍的景教徒的信物,當中大多是首度公開展出。
景教國際學術會議的召開,除標誌景教傳入中國1380年外,更為香港大學中文系(現稱為中文學院)羅香林教授《唐元二代之景教》出版五十年之金禧誌慶。景教國際學術會議的主題演講嘉賓為精研摩尼教及景教之世界權威澳洲麥考瑞大學劉南強教授。景教國際學術會議籌備委員會成員包括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梁其姿教授、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龍炳頤教授、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馮錦榮博士、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羅諾德博士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邢福增教授。
活動詳情如下:
開幕儀式、主題演講及學術分組報告〈藝術與科技〉
日期:2015年6月10日(星期三)
時期: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
地點:香港大學莊月明文娛中心3樓303劇院
學術分組報告〈宗教〉
日期:2015年6月11日(星期四)
時期: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3號講廳
學術分組報告〈語言、文本〉
日期: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
時期:上午10時至下午4時30分
地點:香港大學莊月明文娛中心3樓303劇院
會議語言:英語
詳情及報名:www.hkihss.hku.hk/events/jingjiao2015/index.html。
傳媒邀約劉南強教授、龍炳頤教授、馮錦榮博士,以及羅諾德博士訪問或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知識交流主任朱曉君女士,電話:(852) 2859 2437, 電郵: juliechu@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