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發現H5N1禽流感導致急性肺部損傷之機制及新治療方法
2016年03月16日
雖然首宗人類感染H5N1甲型禽流感個案早於1997年於香港出現,患者出現急性肺部損傷,導致嚴重肺炎,但至今仍未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成功揭露H5N1禽流感造成人類急性肺部損傷的機制,發現病毒能使肺部上皮組織內負責運送鈉及氯的分子受損,繼而引起嚴重肺炎,研究團隊亦提出治療H5N1禽流感的新方法。這項突破性發現已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
H5N1禽流感
H5N1禽流感在香港於1997年首次在人類中爆發,當時約有160萬隻家禽被政府捕殺,以阻止病毒繼續在人類中蔓延。H5N1、H7N9、H9N2禽流感均屬甲型流感病毒,以往醫學界認為病毒只會感染禽鳥,但香港於1997年及2003年分別確診18宗及2宗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個案。截至2016年1月,全球共有846宗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確診個案,造成449人死亡。
研究發現及影響
感染H5N1禽流感及其他流感病毒有機會造成急性肺部損傷,危害患者性命,可是醫學界一直未發現H5N1禽流感病毒如何引致肺部受損。是次研究中,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人類肺部組織的試管模型研究病毒導致急性肺部損傷的機制。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陳志偉博士表示:「是次研究發現流感病毒會抑制肺部上皮組織內運送鈉及氯的分子活動,使積聚在肺泡內的液體難以被清除,造成肺部氣泡水腫,引致急性肺部損傷。此外,研究人員發現H5N1禽流感病毒對人類肺部組織的破壞比季節性流感病毒更大,所以病情亦更嚴重。」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院長、病毒學講座教授、譚華正基金教授(醫療科學)裴偉士教授指出:「研究結果為治療H5N1患者提供突破性的方向,以補充傳統上單一使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我們能恢復人體肺部內運送鹽和水的分子的活動,這將可減少或防止H5N1禽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肺部損傷。」此項研究更發現利用間充質幹細胞(MSCs)治療,可將受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老鼠,其肺部內運送鈉和氯的分子的活動恢復,減少肺部受損,提高存活率。裴偉士教授補充:「這項研究為人類治療H5N1禽流感病毒提供了嶄新而有效的治療策略,研究結果亦可應用於其他透過類似機制引致嚴重病毒性肺炎的病毒,例如H7N9禽流感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冠狀病毒。日後我們可以利用更簡單的方法來恢復肺部運送鹽和水的分子活動。」
關於研究團隊
此項研究自2014年展開,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流感研究中心負責,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陳志偉博士及公共衞生學院院長、病毒學講座教授、譚華正基金教授(醫療科學)裴偉士教授領導是次研究。其他研究人員包括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教授黎國思教授、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於崇光基金教授(病毒學)管軼教授、美國孟菲斯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Robert Webster教授、美國三藩市加州大學Michael Matthay教授及Jae Lee醫生。
如欲瀏覽新聞圖片,請登入以下網址:
http://www.med.hku.hk/v1/news-and-events/press-rel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