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永續荔枝窩-農業復耕及鄉村社區營造計劃
2016年05月01日
為了推動香港郊區及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香港大學聯同香港鄉郊基金、綠田園基金、長春社和傳統客家村落荔枝窩村的居民於4月30日啟動「永續荔枝窩-農業復耕及鄉村社區營造計劃」(簡稱「永續荔枝窩計劃」)。
「永續荔枝窩計劃」獲得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滙豐)支持及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同意,是首個以跨界別伙伴合作模式,結合農業、教育和科研以推行可持續發展措施及創新的計劃項目。
在啟動儀式上,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施穎茵女士、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教授及荔枝窩村兩位村長曾偉業先生和曾亞七先生一同主持揭幕儀式。
黃錦星局長表示:「「永續茘枝窩計劃」不僅促進農地復耕、保育郊野的生物多樣性、保存鄉村文化及自然遺跡,同時亦展現如何利用社區的知識及豐富的資源,以靈活的方式推動鄉郊地區的保育工作。持續的地區參與是自然保育及鄉村社區發展的重要元素,借助香港大學及其項目夥伴的專業知識,以及與社區建立的互信關係,我們深信「永續茘枝窩計劃」將成為香港郊區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馬斐森教授表示:「香港大學是本地和國際首間在其願景上承諾積極回應聯合國十七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學府。「永續荔枝窩計劃」正是最佳的例子,展示大學如何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措施上,擔當著領導角色。」這個鄉郊可持續發展計劃由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策動永續發展坊領導,港大的生物學學者在荔枝窩作生態學及物種多樣性的研究,工程學者和地理學者在這裡進行水文監察研究,他們為今次的復耕和建築群活化,提供了專家意見。
施穎茵女士表示:「「永續荔枝窩計劃」展現了荔枝窩村民、學術界及商界為保育香港歷史的合作成果。我們感到十分榮幸滙豐能參與及支持這個計劃,令荔枝窩能以可持續的方式保存,並幫助市民了解及欣賞這個具歷史價值的地方。滙豐紮根香港超過一個半世紀,我們與香港的成長和發展息息相關。」
曾偉業村長讚揚計劃為荔枝窩注入了生氣,為這個傳統的村落帶來新面貌,他說:「多謝滙豐支持「永續荔枝窩計劃」,使這條不起眼的偏遠鄉村重現生機,令香港人周末假期多了一個好去處。最後要特别感謝一班前線工作夥伴為荔枝窩付出時間,汗水和努力!」
「永續荔枝窩計劃」是一個為期多年的鄉村社區營造及復耕計劃,透過農田復耕、傳統村落活化保育,並結合教育活動及大學專家學者的科研活動,推動鄉郊可持續發展。計劃的籌備工作於2013年下旬開展,首先由香港鄉郊基金與村民租田和建立互信基礎及招募有興趣的個人和團體參與開墾農地。當天的啟動禮,標誌著計劃已到達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六公頃農地已經開墾;首個展覽「傳統稻米耕種」亦在當天開幕。展覽舉辦在村內一組已復修的鄉村建築群內,展出了荔枝窩村村民於1980年代之前使用的昔日農具。最矚目的展品還包括了
一個由本地木匠製作的走馬燈,展示了昔日農民打穀脫粒的姿勢。建築群由四棟舊村屋組成,運用傳統方法及物料修復,日後將會用作教育及培訓活動、資訊展示、主題展覧及社區聚會的場所。
六公頃良田將會從事各類農作物耕種,包括以有機農法種植水稻、鬱金香、紅蘿蔔、茴香、洛神花、日本春菊、番薯葉、薏苡仁、薑花、蕹菜、薑、南瓜、青瓜、秋葵、蓮子和紅莧菜等十多種農作物,由綠田園基金及港大學者提供技術支援,科學化地應對不同的季節環境。計劃下並開辦了領袖培訓,讓有興趣在荔枝窩進行小農作業的人士接受為期12個月的訓練,然後提交建議書並開展他們的種植、生產及綠色經濟大計,現已吸引了一些回流村民和有志過鄉郊生活的人士參與,再次發展農村的本土經濟。另外,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策動永續發展坊與長春社合作,為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提供戶外學習的機會。(計劃更多數據資料,請按此瀏覽)
出席啟動儀式的嘉賓包括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名譽資深顧問廖秀冬博士、香港鄉郊基金顧問林超英先生及主席曾韻雯女士、綠田園基金副主席張熾標博士、長春社理事熊永達博士、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梁肇輝博士和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先生等,他們一直以來支持計劃並作出貢獻。在典禮上,眾嘉賓以本地種出的稻米注入貼有「常滿」二字的道具米缸中,喻意項目能為荔枝窩及香港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豐碩的收穫。
傳媒查詢:
梁先生 (電話:3917-4905/6191-5497 ;電郵:yyan85@hku.hk)
戚小姐 (電話:5218-3023;電郵:ktchick@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