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症學生支援需要研究結果公佈
2016年07月06日
近年世界各地確診的自閉症個案不斷上升,香港亦有相同的趨勢。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的「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2015年6月啟動後,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的學校支援團隊隨即進行全港歷來最大規模、有關主流學校自閉症譜系障礙 (自閉症) 學生支援需要的研究,夥拍六間社福機構,收集287間中小學教職員所提供的問卷資料,了解有關2,783位學生的在校適應情況。此數目約為四成在全港公營主流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生人數 (教育局數據)。此外,為了解學校教職員及家長在幫助學生方面的效能感,407名學校教職員以及2,232位透過學校聯絡上的自閉症學生家長亦應邀填寫問卷。
調查結果由「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學校支援項目總監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何德芳博士發佈,並由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分享計劃的最新進展。而參與計劃的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教職員及香港明愛的培訓導師亦從學生、教師及家長的角度,分享遇到的挑戰和學生在校接受小組訓練後的進展。
研究結果顯示,超過九成自閉症學生在社交及情緒方面明顯地有適應困難 (小學93%,中學91%)。當中有部份更被評為多於一半時間會顯示困難或困擾 (小學33%,中學25%)。此外,超過八成學生在參與學習方面亦有顯著的困難 (小學及中學皆為86%),而當中多於一半時間未能有效參與學習的也為數不少 (小學22%,中學16%)。
由此可見,自閉症學生在中小學各階段的適應行為發展普遍落後於同齡朋輩,明顯地需適切的支援來幫助他們克服行為、情緒或學習上的障礙,讓他們能融入學校生活,發揮潛能。此外,個別學生之特性和支援需要亦有很大的差異。研究結果同時反映學校教職員及家長在教導學生時,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識和正向信念,但他們當中,部分會在如何把有關知識有效地應用於解決日常問題上,欠缺信心 (小學教職員12%,中學教職員63%;小學家長32%,中學家長36%)。
是次調查清楚指出,儘管近年教育界及家長對自閉症學生的認識已提升了不少,但要有效實施自閉症學生的融合教育,仍需加強相關的專業支援,在以下三方面落實推行有關的支援策略。首先,需加強為學生進行具針對性的訓練,以幫助他們跨越自閉症所帶來的障礙。其次,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應加強全面而個人化的需要評估,為個別學生制定最適切的訓練計劃。最後,在支援教職員以及家長方面,應加強以「伙伴指導」的模式進行,即導師透過小組訓練中的即時示範及訓練前後的諮商,提升教職員以及家長把有關知識應用於日常問題上的能力。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的學校支援項目,涵蓋了以上三方面的發展方向。透過由社福機構專業人員所提供的校本小組訓練,學生得到為期三年的針對性訓練,以提升其適應能力。在過程中,小組導師會以教練的角色與教職員緊密協作,讓小組中的有效方法延伸應用於課堂或校園生活中。計劃亦附有家長支援和朋輩輔導的元素,以進一步擴闊支援層面和效果。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表示,計劃於去年推行以來,已有311間學校參與,比預期的250間中小學超出兩成四,並已服務超過3,000名、即該學年約一半就讀於主流學校的自閉症學童。鑑於主流學校對計劃的急切需求,「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於新學年將進一步擴展至380間學校,屆時將覆蓋超過三成半主流學校。
何德芳博士表示,研究結果確立了計劃的方向;期望在計劃完結時,教師及家長的有關知識、技能和信心可得到整體的提升,並藉著豐富的資源庫,與全港學校分享有效的工具和策略。
傳媒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曾詠詩小姐 (電話:3917 1207/ 9123 1925;電郵:wingts@hku.hk)。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簡介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為期三年,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一億六千七百萬港元主導展開,是全港首個專為主流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生及其家長而設的全方位支援項目。計劃聯同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育局及六間非政府機構 – 香港明愛、協康會、新生精神康復會、香港耀能協會、救世軍及東華三院,於全港超過300間學校進行校本支援,讓50%以上於主流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生受惠,同時於社區提供家庭支援服務,以及舉辦公眾教育活動。有關計劃詳情,可瀏覽網頁www.JCA-Connec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