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研究新發現:語言未影響兒童學習量詞的次序
2016年10月13日
我們都能想像兒童是如何學習數數目的,由一開始數下去,一、二、三…。但是那些用來表示數量的詞語,例如 “all”, “some”, “most” 和 “none” 呢?沒有人能夠具體地向幼童說明這些抽象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然而,根據5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術專家,包括來自香港大學的Dr Peter Crosthwaite,近期對此進行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全球上31種不同語言的兒童用相同的次序來學習這些詞語。這項結果對語言的全球性和全球語言學習過程的討論帶來了全新的視野,突破了以往只討論語言特性全球化的局限。這項研究亦開啟了適用於各種語言的統一評估測試之門。
這項研究由香港大學應用英語中心助理教授Dr Crosthwaite,聯同劍橋大學的Dr Napoleon Katsos以及超過50位世界各地的學術人員共同參與,並刊登於學術界享負盛名的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Dr Crosthwaite負責對韓國籍人士進行實驗測試,並與其他學者收集粵語和普通話的數據。
研究目的是了解兒童如何學習和掌握沒有自然順序的量詞,如“all”, “some”, “most”, “none” 和 “some are not”。而當中參與研究測試的768名五歲兒童和536名成人,能說31種語言的其中一種,並代表11個不同的語言組合。研究人員向參與者展示五件物件,以及五個放了零至五件物件的箱子。參與者聆聽每句包含一個抽象量詞的句子,例如 “全部物件都在箱子裡面”,然後分辨句子是否正確描述眼前展示的情況。運用不同語言的兒童在認知這些量詞時,根據詞語的意思和用法會有相似的次序。舉個例子,兒童較能夠掌握 “all” 和 “none”,相對難以掌握 “some” 和 “most”,顯示出兒童在較早發展時期掌握具整體性的字詞,而在較晚期才會掌握部分性字詞。
如欲深入了解這項研究,歡迎瀏覽 http://www.pnas.org/content/113/33/9244.short。
傳謀查詢或採訪,請聯絡文學院活動統籌陳卓鈞先生 (電話: 3917 4984; 電郵: cyrusc@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