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發現寨卡病毒新療法 有望減少病毒所引致的併發症
2016年11月20日
香港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研究團隊最新發現,在已接受類固醇抑制免疫系統的小鼠體內注入寨卡病毒,小鼠體內多個器官及睾丸出現炎症。研究團隊使用干擾素療法,有效壓抑小鼠體內的寨卡病毒並減少炎症,小鼠的存活率亦大幅提高。此突破性發現將有助研究寨卡病毒的病理和研發疫苗和藥物。此研究剛刊載於國際科學雜誌EBioMedicine。
關於寨卡病毒
現時寨卡病毒已傳播至全球七十多個國家,包括東南亞;香港最近亦出現了第二宗的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寨卡病毒不僅通過蚊子傳播,亦可透過其他途徑傳播,例如性接觸和透過懷孕經母體感染胎兒。最近,有研究發現寨卡病毒與先天性小頭症和嚴重神經性併發症有關。然而,現時各國研究人員仍未完全了解寨卡病毒感染所導致的其他臨床併發症,同時亦未有已獲批准的寨卡病毒治療藥物和疫苗。因此,研發動物模型對研究寨卡病毒的病理和治療有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和發現
有關研究在微生物學系新研發的動物模型進行,為了解寨卡病毒對不同器官的影響,港大研究團隊在已接受類固醇抑制免疫系統的小鼠體內注入寨卡病毒,除發現病毒擴散到小鼠體內多個器官之外,研究團隊還發現當停止使用類固醇抑制小鼠後,大部份器官出現嚴重的炎症;更重要的是,這些小鼠的睾丸均嚴重受損。研究團隊進一步測試了兩種獲臨床批准的干擾素治療,與沒有接受治療的小鼠比較,使用了干擾素治療的小鼠存活率大大增加,並且減少了體內的病毒量和炎症。
研究意義
是項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寨卡病毒可引發睾丸炎,這種情況或可能在感染了寨卡病毒的男性身上發生。研究團隊建議日後應對感染了寨卡病毒的男性作長期跟進研究,以監察患者及康復者的生育能力和睾丸功能。此外,當干擾素治療的潛在益處超過藥物的副作用時,此療法可能適用於部分有嚴重併發症的寨卡病毒患者。
關於研究團隊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總監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國勇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醫生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張錦霞博士。
如欲瀏覽新聞圖片,請登入以下網址:http://www.med.hku.hk/t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