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科學家利用創新神經影像學技術解構複雜大腦網絡
推動大腦研究和疾病治療
2017年01月26日
由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吳學奎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功利用一種創新神經影像學技術來研究複雜的大腦網絡及其功能,研究結果最近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
該團隊首次成功利用並結合了兩種先進技術 ─ 光遺傳學(optogenetics)和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以追蹤大腦神經活動的動態性傳播。
光遺傳學技術是新研發的前沿技術,通過光的刺激,起動或關停腦細胞活動,藉以了解某些腦細胞或腦區的功能,應用在病理學上可測試出那些腦細胞出了問題。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是一種大視野的非入侵性成像技術,可用作大規模追蹤腦神經活動的動態性傳播形態。吳教授的團隊一直是全球fMRI研究領域中的先驅團隊,尤其在視覺、聽覺功能以及腦功能連接方面的研究。
團隊結合兩種先進技術,用光刺激特定的腦細胞組織,再全面地追蹤腦神經活動的傳播模式和交互動態,在囓齒類動物(大鼠)的實驗中,發現一些腦組織未為人知的功能和運作方式,使科學家在揭開大腦的奧秘上跨進了一步。而進一步利用神經影像學技術去探索大腦,將有助了解一些腦神經疾病,例如自閉症、認知障礙症(失智症/痴呆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的成因。為這些疾病的早期診斷及開拓治療方案帶來新希望。
大腦皮層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功能上互有分工。丘腦一直被視爲感覺或肢體活動訊息傳遞的中轉站。因此,丘腦和大腦皮層之間的神經網絡連接,是大腦中最普遍的神經網絡之一,負責許多關鍵功能,例如五觀感知、產生有意義的動作行為和調節睡眠 - 醒覺週期等等。很多大腦的病理,已知與這些網路出現異常有關。
吳教授的團隊發現,丘腦和皮層之間的功能連接,比過往研究發現的可能更廣泛和複雜。丘腦和皮層之間的連接一直被認爲是一一對應的模式 (例如,體感丘腦連接體感皮層,聽覺丘腦連接聽覺皮層),研究團隊以光基因刺激老鼠的體感丘腦,發現不但可以激活體感皮層,同時亦激活了與體感丘腦連接較少的視覺、聽覺和扣帶皮層,而這種現象只在低頻而不是高頻率的光基因刺激下發生。
研究結果表明,低頻丘腦刺激可以增強視覺處理和大腦連通性,顯示丘腦並非只是一個被動的腦區或訊息中轉站,而是能夠在不同頻率的神經性刺激下,啟動某些更廣泛遍及整個大腦的神經性活動。
大腦主宰了人類的思想、情感、感知、行動和記憶。雖然大腦只佔人體重量的2%,它的活動卻消耗了全身約20%的能量需求。儘管重要,它卻是人體中最不被了解的器官之一。而21世紀神經科學的一個巨大挑戰,便是要全面理解大規模的全腦互動,特別是具有功能性或與行為有關的神經活動模式。
2013年,美國奧巴馬政府啟動了BRAIN計劃,目標是「加速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使研究人員能夠與思想的速度同步,捕捉大腦活動的動態圖像,以了解個別腦細胞和複雜的神經迴路間的互動情況」。2016年11月,中國啟動「中國腦計劃」,旨在促進對認知的基礎神經迴路機制的研究,以期改善腦疾病的診斷和干預,促進以大腦啟發的智能技術的發展。
隨著新神經技術的出現和利用,吳教授的團隊希望他們的研究結果能激發進一步的努力,揭視複雜的大規模大腦網絡,創建一個全面的大腦連接圖。此外,依靠神經調節技術的巨大潛力,隨著對大腦功能連接的更進一步了解,可望解決一些迫切的神經相關疾病,例如自閉症、認知障礙症(失智症/痴呆症)等。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高級經理(傳媒)尹慧筠 (電話︰2859 2600/ 電郵︰melwkwan@hku.hk) 或港大工程學院劉礎瑩(電話︰3917 1924/ 電郵︰estherlc@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