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香港大學每週活動推介
2017年03月03日
二零一七年「香港大學三分鐘論文比賽」
香港大學將於本月6日舉辦第七屆「香港大學三分鐘論文比賽」(3MT®)。
該學術比賽於2008年由澳洲昆士蘭大學首次舉行,旨在通過比賽鼓勵研究生培養他們與公眾溝通研究成果的技巧。顧名思義,參賽的研究生需於三分鐘內向現場觀眾闡述其論文的重點,深入淺出地分享其學術發現。這比賽的概念獲其他國家的大學廣泛採納,並成為每年一度澳洲及紐西蘭大學間的地區盛事。香港大學是本地首間舉辦這比賽的大學。
31 位研究生(包括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研究生)將參加今年的「香港大學三分鐘論文比賽」,初賽後其中10位將於決賽角逐5個獎項。每位參賽者需於限時3分鐘內以不多於1張PowerPoint投影片講解其論文的重點。評判團將由校內、外的成員組成。除冠、亞、季軍外,比賽設有「觀眾之選」獎,由現場觀眾投票選出心目中表現最優秀的參賽者。另外,「網友之選」獎會由網友投票選出心目中表現最傑出的參賽者,藉此向青年研究員及公眾推廣「三分鐘論文比賽」的概念及意義。
現誠邀各大傳媒出席採訪。比賽詳情如下:
日期: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時間:下午3時 決賽
下午3時35分 小休及茶點
下午4時00分 比賽結果及頒獎典禮
地點:香港大學研究生堂王賡武講堂
備註:是次活動以英語進行。
如欲參閱更多比賽資料,請瀏覽網址:http://www.ke.hku.hk/hku3mt/。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知識交流主任朱曉君(電話︰2859 2437,9354 3898 / 電郵︰juliechu@hku.hk) 或港大知識交流辦公室梁小姐(電話:2299 0178 / 電郵︰keoffice@hku.hk)。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35週年 舉辦首屆「學院知識交流獎」頒獎典禮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將於2017年3月6日(星期一)舉辦首屆「學院知識交流獎頒獎典禮」,以慶祝牙醫學院成立35週年。該獎項旨在表彰學院教職員及學生在協助非政府非牟利機構,為香港社區、市民及弱勢社群改善口腔衛生護理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
港大牙醫學院將頒發獎項予11個項目及計劃,其中包括「學院知識交流獎」、「知識交流項目」、「SERVICE 100(包括學生知識交流項目)」等等。
本院誠邀傳媒代表出席及採訪,頒獎典禮詳情如下:
日期:2017年3月6日
時間:下午6時30分至7時30分
地點:香港西營盤醫院道34號,菲臘牙科醫院,1號演講廳 (地鐵西營盤站B2出口)
嘉賓:賀子森教授,香港大學副校長(研究)
蔡海偉先生,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
典禮海報 <http://facdent.hku.hk/docs/2017/FacultyKEAwardCereomony2017.pdf>
傳媒查詢:請致電 2859 0410或電郵至swcheng@hku.hk 與知識交流组主任鄭秀雲女士聯絡。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即將舉辦 本港最大型礦物收藏展
香港私人礦石收藏家即將首次集體向公眾展出珍貴珍藏,以突顯大自然美麗的瑰寶,並向公眾介紹礦物收集的樂趣。市民即將有機會近距離欣賞逾200件來自多位本地收藏家各具特色的私人收藏,是本港歷來最大型的同類展覽。
香港大學(港大)許士芬地質博物館聯同香港礦物學會,將於2017年3月3日至8月31日期間,在許士芬地質博物館舉辦「香港礦物家收藏」特備展覽。
多名收藏家逾200件珍貴礦物將展出
是次展覽為香港私人礦物收藏家首次公開向公眾展示其珍貴藏品,展出的礦物包括來自18名香港私人收藏家越200件的寶貴礦物。本展覽展出的礦物種類繁多,當中亮點包括可以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單晶礦物之一 --- 產自Merelani礦山的坦桑石,還有產自巴基斯坦吉爾吉特 - 巴爾蒂斯坦非常罕見和珍稀、屬寶石級別並與鈉長石共生、包含了水泡的海藍寶石,以及產自美國科羅拉多洲著名Sweet Home 礦山的一件18厘米大小紅菱石。已故許士芬博士用於擺放其私人珍藏的陳列櫃及內裡擺放的寶貴礦物,同樣是今次特備展覽的焦點。
人類由數千年前開始已懂得欣賞和收藏礦物。礦物是在地球漫長地質歷史中通過液體、熱力和壓力的各種組合而形成的獨特天然瑰寶。由於形成的時間、地點、過程形式和條件各有不同,所以每種礦物都有其獨特性。這些獨特性展示在礦物的美麗、稀有程度、顏色、來源、大小、形式、透明度、光澤、組合和完美性,深深地吸引著礦物收藏家。
不同的藏品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收藏家本身對礦物的偏好、收集的動機、性格特質及對礦物的認識。 是次展出礦石的收藏者,由學生到經驗豐富的專業收藏家也有,他們當中不乏喜歡獨自在野外和礦山收集礦物,亦有喜歡在大型國際礦物展銷會上採購。
香港礦物收藏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是許士芬博士。作為香港第一位本地採礦工程師、地質學家及礦產愛好者,他於1976年5月在香港大會堂首次向公眾展出其於1950至1970年代在世界各地收集得來的礦物。許博士的珍貴收藏現更為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地球物質展區」的主要展品。
香港礦物收集史上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在2004年12月成立了香港礦物學會(學會)。學會致力推出不同的活動令香港市民增加對礦物的了解和收集的興趣。學會為紀念其成立十週年,更特別出版刊物「Mineral Collections in Hong Kong」,刊出多位收藏家多年收藏礦物積累的豐富經驗及心得,以及其甄選的私人礦物藏品照片。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礦物透過本地收藏者在香港找到了落腳點,並使香港成為礦物收藏家交流的活躍平台。即將舉行的特備展覽「香港礦物家收藏」中展出的大部分礦物,更曾在上述「Mineral Collections in Hong Kong」內刊載。
展覽詳情:
日期:2017年3月3日至8月31日
地點:香港大學本部校園厲樹雄科學館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1樓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下午1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和星期日、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免費入場
特選週末週日開放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2017年3月18日、19日
2017年4月22日、23日 (地球日,特別節目稍後公佈)
2017年5月13日、14日 (國際博物館日)
2017年6月10日、11日
2017年7月15日、16日
2017年8月12日、13日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網頁:http://www.earthsciences.hku.hk/shmuseum/
香港礦物學會網頁:http://www.minsochk.org/TC/home.php
一般查詢:
電話:(852)22415472 /電郵: shmuseum@hku.hk
傳媒查詢:
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梁菁栘女士(電話:2857 8555/ 9022 7446;電郵:rhea.leung@hku.hk)
HKUL - “Chinese Wartime Science through the Lens of Joseph Needham” Exhibition
Period: Now till March 17, 2017 (Friday)
Amongst all his achievements and accolade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the late Dr Joseph Needham (1900-1995) was best known for his continuing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series. While he was visiting China in the 1940s he came into contact with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regarding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a number of promising young scholars, in the process igniting his passion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His main question, now known as the “Needham Question”, asks “why modern science had not developed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but only in Europe given China’s remarkable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before the 15th century”. This had always been his focus during his decades of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Dr Needham provided valuable advice in the post-World War 2 re-opening of HKU in 1945. He stayed close to HKU, particularly with the late Sir Murray MacLehose (Governor of Hong Kong from 1971-1982) whom he befriended in Xiamen while Mr MacLehose was the British Consulate General there during wartime. For his contributions, HKU awarded Dr Needham an honorary “Degree of Doctor of Letters” at the 87th Congregation in 1974.
In 2012,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stablished a permanent endowed chair, “Joseph Needham - Philip Mao Professorship in Chinese History,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honour of Dr Needham and the late Dr Philip Wen Chee Mao, founding chairman of the East Asian History of Science Foundation Hong Kong.
Location: Atrium/Exhibition Area, 2/F Main Librar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ime: During Main Library Hours
Monday - Friday: 9:00 am - 10:00 pm
Saturday: 9:00 am - 7:00 pm
Sunday: 10:00 am - 7:00 pm
Closed on Public Holidays
The 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and the East Asian History of Science Foundation Hong Kong have co-organized the “11th Joseph Needham Memorial Lecture” to be held on Friday 24 March, 2017 from 5:00 pm to 6:30 pm at the 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Lecture Theatre 1, Cheung Kung Hai Conference Centre, William MW Mong Block, 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lecture will delivered by Professor Vivian T. Wong
Details for the Lecture:
Date: 24 March, 2017
Location: 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Lecture Theatre 1, Cheung Kung Hai Conference Centre, William MW Mong Block, 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ime: 5:00 pm - 6:30 pm
Online Registration for Lecture: https://hkuems1.hku.hk/hkuems/ec_hdetail.aspx?guest=Y&ueid=47686
Deadline for registration: March 17, 2017
Both Events are Open to the Public
Media Contact: Mr. Gary Chin, Tel: 2859 2211 / Ms. Marina Yeung, Tel: 2859 8903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覽
1. 《德國──手工製造》- 探討優質設計的價值與未來
展出日期:2017年3月2日(星期四)至3月5日(星期日)
《德國──手工製造》展出全由手工打造的產品,如概念傢俬、飾物、銀器及瓷器。這些藝術品代表著優質生產的價值與未來,尤其在大量生產及全球化的時代趨勢中,依舊秉承手工精細製作的意義及所投放的精力。
是次巡展跨越各洲,為期數年。首先從柏林出發,然後走訪聖彼得堡(兩地均是歐洲裝飾藝術中心)、巡遊亞洲、美國及中東地區,最後返回歐洲。巡展的靈感源自「學徒之旅」,是指學徒完成從師學藝的階段後所踏上的一段修煉,相似於歐洲貴族的「遠遊」。一些德國工藝行業一直遵從傳統至今,為這些學徒及立志成為大師的工匠提供多元國際化的訓練。
展覽獲得德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德國工商會有限公司、雷諾斯有限公司及德國國家旅遊局支持。
美食晚會及導賞
詳情請參閱:http://www.umag.hku.hk/tc/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一樓
2. 探索媒介與圖像主題的回顧展覽 《中西合相——當代圖騰:呂豐雅從藝四十載》
展出日期:即日至3月26日(星期日)
呂豐雅是一位繪圖師、畫家、雕塑家,是香港當代藝術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美輪美奐、技藝精湛、異乎尋常,對造型與顏色的應用多年如一。呂豐雅的創作題材很少局限於單一文化,因為他已於周邊世界對自我的國際、多元影響之中,發展出自成一派的圖像語言。對於以不同的方法表現多樣的材料,他早已熟稔於心,這助他反復探求包羅萬象的主題與視覺表現,並應用許多技法,成為大師獨一無二的「藝術圖騰」。從展覽藝術品的尺寸和體積之中,觀者能夠充分體會他對二維藝術和三維藝術的游刃有餘,並精於創造二者之間的對話。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一樓及二樓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話:(852)2241 5500/ 電郵:museum@hku.hk (一般查詢)
費用:免費入場
詳情請參閱:www.umag.hku.hk/en/
傳媒查詢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聯絡主任張寶儀小姐,電話:(852)2241 5512,電郵:elenac@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