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調查揭示香港高小學生「打機成癮」問題
新網站提供打機成癮資訊及預防技巧
2017年06月20日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轄下的「社會及健康心理學實驗室」今年三月至五月進行「香港高小學生打機習慣調查」,以問卷形式調查了2,006名小四至小六學生,了解他們的打機習慣,發現學童「打機成癮」的問題普遍。
打機成癮這現象已引起醫學界關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正研究把「打機成癮」正式列為心理疾病,是繼賭博失調後,第二個可能會被醫學界納入行為失調的成癮疾病。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行內具有全球性影響力。其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是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在診斷精神疾病上的重要準則。根據2013年出版的手冊第五版,「打機成癮」是指一個人持續不能控制自己的打機行為,以致損害日常生活,屬於心理上的病態行爲,需要正視。
是次調查旨在了解學童的打機習慣,當中包括透過電腦、手提電話及遊戲機參與的電子遊戲,但不包括上網瀏覽資訊。調查結果初步顯示,有近一成的學童屬有風險或可能已經成癮。學童最常見的「打機成癮」特徵有三項:
1. 連自己也感到花在打機的時間過多(60.3%學童回答有)
2. 玩完電子遊戲後,想繼續再玩(55.2%學童回答有)
3. 即使不在玩電子遊戲的時候,也會想著玩電子遊戲(34.6%學童回答有)
受訪學童平均花在打機的時間過長,平均一星期有3.6天會打機,一星期花在打機的時間平均8小時,當中男生一星期更平均花上11小時打機,其中有13.9%男生一星期平均花超過21小時打機,即平均每天3小時以上。
過往的研究發現,暴力遊戲有機會影響學童的性情,使他們變得暴躁,或對暴力感麻木因而變得認同暴力。調查發現,約四分之一(24.8%)的學童表示他們玩的電子遊戲經常甚至多數時間含有暴力畫面。男生中更有高達42.4% 說接觸的電子遊戲多數或經常有暴力成分。調查又發現,較常接觸暴力遊戲的學童,成癮程度也較嚴重,但暴力遊戲與成癮之間的深入關係,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
負責今次研究的鄭思雅教授認爲香港學童沉迷打機的情況令人憂慮。鄭教授表示:「他們花在打機的時間、成癮狀況,以及普遍有接觸暴力電子遊戲的情況,都有機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值得公眾關注。為下一代的健康著想,我們必須推行一些預防措施,減低孩子患上打機成癮的風險。」
研究團隊於2015至2017年間,在全港多間小學推行「愛.關機」小學生打機成癮預防計劃,透過短期課程協助家長處理孩子打機的問題,長遠希望培養家長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協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團隊邀得229位家長參與「愛.關機」課程或對照組課程。成效方面,無論「愛.關機」或參照組,孩子打機的時間都即時顯著下降,但「愛.關機」課程在改善孩子打機情況方面,能達到更長遠的效果。
研究團隊針對學童和家長的需要,設置「愛.關機」網站 www.psychology.hku.hk/qefgop,提供相關資訊及預防技巧,以及資源配套下載等。網站於今天(6月20日)推出,初階段提供計劃背景資料, 8月初將全面啟動。
目前教育局推行的「健康校園政策」以禁毒為重點,針對學童吸食危害精神毒品作風險管理並提供支援。研究團隊認爲政府須正視學童「打機成癮」的問題,長遠應考慮把預防打機成癮也納入「健康校園政策」,讓學童獲得有關的預防教育,及有需要時得到專業輔導和支援。
「香港高小學生打機習慣調查2017」主要結果及建議,以及「愛.關機」 小學生打機成癮預防計劃及成效,請按此瀏覽。
傳媒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社會及健康心理學實驗室 項目統籌主任譚小姐(電話:3917 4158/ 電郵:stella23@hku.hk);或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高級經理(傳媒)尹慧筠小姐(電話︰2859 2600/電郵︰melwkwan@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