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大潭篤水塘落成一百周年
港大學者重塑當年「亞洲第一壩」建築面貌
2018年02月21日
油畫中大潭篤村未建水塘前的山勢面貌,村莊座落在山腰下 (painting by William W. Lodder 1850s, source: Historical Pictures, Urban Council 1991),對比目前水塘同一地點的面貌
大潭水塘文物徑是不少港人假日郊遊之選,除了水塘設施和建築群,落成剛好一百周年的大潭篤水塘, 其實還有不少未曾公開的珍貴歷史資料。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的潘新華博士用多年時間,翻尋歷史檔案和照片,重組當年水塘的建造歷史,並曾嘗試尋找被淹沒在水塘底下的村莊,又在當年的施工地點挖掘,翻出當年常駐的建築工人和監工的日常用品,藉以了解他們的生活點滴。
大潭供水計劃是殖民地時期為香港島提供淡水供應的龐大工程計劃,包括多個水塘工程,於1883年開展。大潭篤水塘是最後建成及容量最大之儲水庫,於1918年2月2日舉行落成紀念碑儀式後,整個港島供水工程便告一段落。
大潭篤水塘的主水壩,當年被稱爲「亞洲第一壩」,規模是英聯邦之最,由香港總工程師Daniel Jaffe 負責設計和監督建造,1912年開始興建,1917年完工,歷時五年。
建造工程有不少劃時代的設計,包括手挖沉箱,水壩下游的鋼板樁臨時擋水工程等。現時對開的大潭灣水退時呈現的幾個古井,便是當年專門建造作勘探之用。
Daniel Jaffe年輕有為,但在水塘落成後三年便去世。現時灣仔的Jaffe Road(謝斐道),便是三十年代灣仔填海工程完成後,當時的政府為紀念他而命名。
當年工程需要引水淹沒整個大潭篤村,是首次有水塘工程要把整條村落淹蓋。大潭篤村的遷徙及賠償細節,都有清楚文獻紀錄。一幅在1859 年大潭篤村未建水塘前的畫作,可以清楚見到當地的山勢面貌,村莊座落在山腰下,對比今天的水塘景緻,別有一番聯想。在傳媒簡介會展示的,還有大潭篤水塘的百年檔案及歷史文物,從當年施工地盤辦公室和宿舍搜集的屋瓦、使用過的汽水瓶、陶壺,青花碗及藥瓶等,以及現在的大潭篤村在水底下的外牆的珍貴照片,當年附近一帶的郊遊圖,以及總工程師Daniel Jaffe的資料小故事等。
負責設計和監督建造的總工程師Daniel Jaffe (前排中間)(source: Sylvia, the granddaughter of D.J.Jaffe, from Website of Gwulo)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潘新華博士,電郵:swpoon@hku.hk; 或傳訊及公共事務處尹慧筠,電話︰2859 2600/ 電郵︰melwkwan@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