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彬紀念基金會與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紀佩雅教授共同合作「少數族裔青年的展望,挑戰和身分認同」研究,透過一些中學、大學、高等教育院校、少數族裔或宗教團體和僱主等,接觸並訪問了253名16至24歲的香港少數族裔青年。
受訪的少數族裔青年,超過三分之二(64%)在香港出生,其餘的出生地有巴基斯坦(11%)、尼泊爾(9%)、菲律賓(6%)和印度(3%),大部分來自低收入家庭。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青年中,84%表示對香港的生活感到愉快,但有達43%相信,自己在10年内便不會再在香港生活。對於「少數族裔」這個稱謂,只有百分之七的被訪青年表示喜歡,不喜歡的有18%,72%表示「可以接受」(It’s okay),而他們更喜歡被稱為「香港人」或「香港」加上他們的族裔,例如香港巴基斯坦人,從而更強調他們的香港人身份。
紀佩雅教授說:「雖然大部分的少數族裔青年高興在香港生活,但有43%的少數族裔青年想在10年內離開香港。這主要是因為語言障礙導致社會排斥、就業困難等種種問題。如果情況沒有改善,我們預期這批人才將會流失,實在非常可惜。」
MWYO青年智庫團創辦人兼董事劉鳴煒先生說:「超過60%的少數族裔青年受訪者在香港出生,他們當中不少認爲,香港的華人對他們抱持負面看法。政府需要加強公眾教育,以消除一般民眾對少數族裔的負面觀念。我們要在學校裏教導孩子們,不管種族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我們都是香港人。」
小彬紀念基金會的創辨人馬夏邐女士表示:「這需要用雙管齊下的方法解決 - 首先是教育 - 香港特區政府應考慮增設鼓勵學習中文的獎學金,讓這些青年有更多機會學習中文至高中或以上,這將有利他們接受大學教育和進入職場。少數族裔青年都知道,他們在香港要懂中文才有較好的機遇,找到好工作。其次是要讓市民改變對少數族裔的印象,少數族裔青年感到被忽略,被無視。港鐵和政府廣告中,都不會看到少數族裔青年的影子,香港特區政府其實可以輕易改變這情況。」
紀佩雅教授重申:「面對全球民粹主義上升,針對一些令香港少數族裔青年被疏遠的消極和有害的陳規定型觀念作出改變,刻不容緩。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少數族裔香港人有著廣泛的職業抱負,他們相信他們有很多東西可以回饋「香港」的家。然而,近一半的受訪者正在考慮離開香港,在外地發展他們的將來。這將是「香港」作爲一個多元化人才庫的巨大損失。香港特區政府必須考慮採取具體全面的方案,為少數族裔年輕人提供條件、創造機遇,讓他們實踐對香港未來深刻的承諾與使命感。他們認為他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與香港緊密相連。」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報告發表研討會上表示:「少數族裔人口是我們整體社會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香港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毫無疑問,非華裔青年是我們社會活力的資產,也是一個寶貴的人力資源庫,以其一系列的才能,語言能力,技能和網絡為香港作出貢獻。政府致力於繼續提供支持和幫助,以配合少數族裔社群的多樣化需求。」
研究報告中文概要
https://docs.wixstatic.com/ugd/da2d17_9aac7c9d1a174a7798e1b2b10b1d42b3.pdf
英文概要
https://docs.wixstatic.com/ugd/da2d17_89a5e6503e0047b4814684df8f8df387.pdf
完整報告
https://docs.wixstatic.com/ugd/da2d17_15ec7967235d4fe69ffe5ae78dc8dc5b.pdf
傳媒聯絡
陳惠珊小姐
小彬紀念基金會計劃總監
電話: +852 6421 2677
電郵: sandy@zubinfoundation.org
關於小彬紀念基金會
小彬紀念基金會(The Zubin Mahtani Gidumal Foundation 亦稱 The Zubin Foundation)是一個 非牟利 智 庫組織,致力於社會政策,以期改善香港市民的生活。我們聚焦於沒有得到足夠關 注的香港社 會議 題。我們目前的工作領域包括少數族裔,醫療系統和有特殊教育需要(SEN) 的非華語兒童。小 彬紀念基金會由兩位香港人——馬夏邐(Shalini Mahtani)和 Ravi Gidumal 成立,藉以紀念他們的第 一個兒子——小彬。小彬於 2009 年不幸過世。
詳見 www.zubinfoundat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