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戊型肝炎病毒(大鼠HEV)於2010年首次在家鼠(Rattusrattus)和褐鼠或溝鼠(Rattusnorvegicus)中發現。該病毒與人類戊型肝炎病毒的遺傳基因相差甚遠,亦從未有文獻關於大鼠HEV感染人類的記載。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及臨床助理教授Dr Siddharth Sridhar領導的一項研究首次發現,大鼠HEV可以感染人類。
研究結果
在調查香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對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的肝移植病人的影響時,研究人員發現一名56歲的男性肝移植病人在接受肝功能測試時持續性出現異常,表明他接受移植後肝功能有障礙。其後,在他的臨床樣本中檢測出大鼠HEV 病毒,包括糞便、血液和肝臟組織。病毒的完整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它與先前在越南鑑定出的大鼠HEV病毒株有密切相關性。然而,流行病學調查並未發現捐獻屍肝或輸血製品帶有大鼠HEV,因此排除了這些作為感染源的可能性。在患者的住所周圍環境有鼠類出沒,但搜集的鼠糞便樣本未發現大鼠HEV感染的證據。但是,在篩查患者所居住社區存檔的囓齒動物樣本中檢測到大鼠HEV,證明這種病在香港鼠類中流行。該名患者經過口服抗慢性戊型肝炎感染的藥物利巴韋林治療後,肝功能已經恢復正常。
研究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結果是世界上首次證明大鼠HEV可以感染人類。這一發現在公共衞生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突出了新型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對於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影響。傳統的戊型肝炎診斷測試對此類病毒可能有假陰性結果,因此會導致誤診。繼之,研究人員更研究出新的診斷測試方法,用於診斷大鼠HEV感染。這項研究強調了在香港監測和控制囓齒動物的重要性和研究囓齒動物病毒的必要性,為提高預防大鼠HEV和其他囓齒動物病毒感染和傳播意識和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該研究已被知名學術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接受發表。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kefa@hk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