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港大)工程學院早於2003年創立明德工程,致力推動師生義務到內地偏遠地區興建校舍、宿舍、衞生間以至橋樑,從而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並改善學童的學習環境,同時讓工程學院的學生善用其專業知識服務社群,更為他們提供難能可貴的學習體驗。土木工程系71年畢業生楊澍人博士當初全心為廣西融水縣下里屯捐建一所小學新校舍,並邀請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學生組成助建團隊,由此展開明德工程。校舍取香港大學校訓「明德格物」中為首二字,命名為「明德樓」,而這項大學生助建內地農村學校的活動則命名為「明德工程」。
明德工程發展至今已超過15年,策劃安排港大學生和校友工程師合力完成十個實體建築項目,包括為廣西山區農村小學興建校舍「明德樓」;為少數民族職業教育中心建造學生宿舍「格物樓」;為受5.12四川大地震破壞的崇州市正東街幼兒園重建校園;為同練鄉英洞村興建「朝陽橋」;為桂北偏遠山區建造「大保屯明德慈盼文化中心」;以及為大平村小學興建教師宿舍「駿地樓」。此外,明德工程近年更把項目範圍延伸至越南,與世界宣明會攜手並肩,已為當地中小學興建兩所衞生間及兩座圖書館。目前已有400多位師生曾參與明德工程,由土地勘探、結構設計以至監工驗收,明德工程要求學生親力親為,與當地施工單位通力合作,在老師及工程師校友的指導下,盡心竭力完成項目。
十五載碩果豐收
「大保屯明德慈盼文化中心」為明德工程近年完成的項目之一,連續勇奪兩個國際獎項,尤其值得鼓舞。繼去年榮獲Architizer A+Awards 最受歡迎項目大獎(建築和人道主義類別)後,最近更獲頒2018年度Architecture MasterPrize(教育建築組別)殊榮;項目由建築師李雅瑛女士與明德工程合作設計及建造。大保屯位處高山之中,長期受濃霧籠罩,山區氣候不穩,而且路徑崎嶇。參與項目的鄺烺誌同學表示,曾與一眾同學在大雨中入村考察環境,但所乘汽車因天氣惡劣而拋錨,更深陷泥中,各人終須合力推車,才能抵達村中;可見建築物料運送上山,過程如何艱巨。
有鑑於此,明德工程設計團隊決定充分利用當地天然資源,以竹筒作為建材,築成小學的圍牆,既可減省物料運送,亦能通過竹筒牆的環保設計透光通風,打造寧靜舒適的學習環境。然而竹筒既非一般建築物料,在負重力及耐用性方面,須先在港大實驗室以竹筒模型進行多項測試,以釐定最終建材尺寸及適當的施工方法。李女士表示:「建築的偉大之處,不在於把一棟房子改造得美輪美奐,而在於設計怎樣配合當地居民的實際所需;傑出的作品往往源自對所在地和所服務居民的透徹了解。這項工程的成果,正在於以敏銳觸覺為經,以永續創新為緯,將匠心獨運的構思化為建築,而又融入所在環境之中,並且將過程中種種障礙化成前進動力。」
無窮盡明德精神
大保小學項目充分體現明德工程「建屋育人」的理念。透過參與實體工程項目,學生既能學到設計過程中種種細節,亦能從中學會解決各類工程難題。上述兩個國際獎項,對參與明德工程的師生、校友以及所有持份者歷來所作貢獻,更屬雙重肯定。回望過去,楊澍人博士樂見明德工程由當初純屬偶發的個人行動,逐步演變為一項有組織、可持續的教育工程;亦從一項原以在內地山區助學為主、豐富大學學子實質工程體驗為輔的「建屋育人」計劃,十多年後蛻變成一項有規範、系統化的身體力行式全接觸教學課程。明德工程的負責人員正全力發掘機會,以便讓更多其他學系的同學也來參與這項學以致用並饒具深意的計劃,從而薪火相傳,宏揚「明德格物」的校訓。
港大工程學院院長趙汝恒教授對此亦大表支持:「身為港大校友,目睹本校老師和校友自發推展明德工程,在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之餘,更提升他們的全方位技能,我感到十分自豪。放眼未來,但願明德工程的精神能夠延續下去,並進一步發揚光大。」
傳媒查詢:
工程學院
李美珊女士 (電話:3917 8519; 電郵:leecelia@hku.hk) 或
曾寶怡小姐 (電話:3917 1924; 電郵:bonniepy@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