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港大學者獲頒研資局首屆高級研究學者和研究學者
2021年01月10日
香港大學(港大)有七位來自不同學術領域的學者,在研資局首屆高級研究學者計劃和研究學者計劃中獲獎,其中四位獲頒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三位獲頒研究學者獎。
兩個計劃旨在為卓越的副教授級和教授級學者提供教學及行政職務方面的持續支援,每年各頒發10個獲獎名額。計劃涵蓋所有學科。頒獎典禮已於2020年11月舉行。
七位獲獎港大學者是:
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
Douglas Wayne ARNER教授
法律學院嘉里基金教授(法學)及香港大學亞洲國際金融法研究院主任
朱力歐.克貝拉教授
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及Quantum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Initiative 總監
高本恩教授
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
湯初陽教授
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教授
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
宗樹人教授
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 / 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
佟秀麗博士
教育學院溝通、發展與資訊科學副教授
謝堅文教授
工程學院電機電子工程系教授
學者簡歷
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獎
法律學院嘉里基金教授(法學)及香港大學亞洲國際金融法研究院主任Douglas Wayne ARNER教授
研究項目:Digital Finance,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Sustainability: Building Better Financial Systems
Douglas Arner教授是港大法律學院嘉里基金教授(法學)和香港大學亞洲國際金融法研究院主任及共同創辦人。Arner教授一共出版了18本書及發表了200多篇關於國際金融法和法規的文章、篇章和報告。其近期著作為 2016年的“Reconceptualising Global Finance and its Regulation” 及 2019年的“The RegTech Book”。Arner教授是社會科學研究網 (SSRN)排名首1%的作者之一,而他的研究在該網站被下載超過10萬次。在2012年至2018年期間,Arner教授統籌了一項香港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探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和未來。他更領導開辦了Introduction to FinTech網上課程,課程由2018年5月開辦至今,目前有超過80,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習者。Arner教授為多個金融領域的發展項目提供過專業意見,並於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金融普惠聯盟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擔任顧問。他致力講學,聯合開辦了研討會和講座,並參與世界各地的金融改革項目。他亦於杜克大學、哈佛大學、麥基爾大學、墨爾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和蘇黎世大學等擔任客座教授。(請按此參閱Douglas Wayne ARNER教授簡歷)
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及Quantum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Initiative 總監朱力歐.克貝拉教授
研究項目:Quantum Causal Discovery and the Foundations of Quantu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朱力歐.克貝拉教授是聞名國際的量子物理學家及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Quantum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Initiative 的總監。克貝拉教授在2010年因其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中極具開創性的研究,而獲得Hermann Weyl獎。他的獎項和成就包括中國國家青年千人計劃(2012)、CIFAR-Azrieli國際學者(2016)和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18)。克貝拉教授亦曾於牛津大學和清華大學獲得教職。他一項具有開創性的研究,即設計在量子尺度上判明因果關係的新算法,獲得了2020年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的支持。判明因果關係在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十分重要。例如判斷一種治療方案是否有益於疾病的康復,識別特定遺傳性狀是由哪個基因導致,以及分析全球變暖的原因等,核心皆為判斷因果關係。近幾十年有許多判斷因果關係的高效算法被提出,然而這些算法均基於經典的因果關係,在由量子力學主導的微觀尺度不再適用。此項目的研究目標是發展判斷因果關係的量子理論,並設計能夠在量子尺度上判斷因果關係的智能量子機器。該項目對量子人工智能研究具有長遠影響,並將闡明我們所熟知的因果概念何以從微觀量子背景產生。(請按此參閱朱力歐.克貝拉教授簡歷)
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高本恩教授
研究項目:Determining Optim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Strategies in Hong Kong
高本恩教授主要從事傳染病流行病學的學術研究。自2020年首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被發現起,他積極投入有關研究,包括其傳播過程、特徵及機制,及公共衛生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並將成果發表於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科學及自然醫學,增加科學界對COVID-19的知識。過去十年,他設計及開展有關流感社區傳播及控制措施包括流感疫苗有效性的大型臨床研究。他目前主要集中研究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及冠狀病毒的傳播模式、疫苗有效性、及呼吸道感染的個人和群體免疫。高教授有480篇出版物收錄於「斯高帕斯數據庫」,共被引用超過16,000次。他被ISI Web of Knowledge評為「首1%被引用最多的科學家」。(請按此參閱高本恩教授簡歷)
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教授湯初陽教授
研究項目:Novel Polyamid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with Enhanced Mass Transfer and Integrity for Highly Efficient Water Reuse
湯初陽教授對研究脫鹽膜納米結構及其傳輸行為做出了傑出貢獻,是膜技術、海水淡化、水回用領域的領軍人物。作為水通道蛋白仿生膜的主要發明人,首次開發了可大規模生產的水通道蛋白嵌入式仿生脫鹽膜。這項受到脫鹽領域廣泛認可的新一代膜技術,在保持出色選擇性的同時實現高效水傳輸。湯教授開發了界面納米發泡技術控制聚酰胺反滲透膜表面粗糙度和形態的開創性工作,首次闡明了界面脫氣機理及該機理對膜表面粗糙度特徵的決定性影響,解決了膜研究領域幾十年來的難題。納米發泡技術有效克服了反滲透和納濾膜的滲透選擇性制約。他設計直接針對微污染物去除的水回用膜彌合了膜製備與水回用應用之間的重要鴻溝。湯教授發表SCI核心期刊論文260餘篇, H指數71。湯教授曾獲得芬蘭傑出教授計劃學者獎、國際海水淡化協會學者獎、新加坡國家發展部研發獎等榮譽。(請按此參閱湯初陽教授簡歷)
研資局研究學者獎
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 / 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宗樹人教授
研究項目:Chinese Modernity and Soft Power on the Belt and Road
宗樹人教授是學術界公認的權威學者,主要研究當代中國之宗教、現代性、政治,並且將其研究視野放於亞洲各處,藉此建立跨亞洲的研究框架。宗樹人教授的著作得過極具殊榮的獎項,當中包括東亞人類學最佳書本獎和亞洲研究學會頒贈列文森獎等。宗樹人教授近年獲得香港研究資助局調撥「協助研究金」,執行研究項目「信仰的基礎建設 - 一帶一路的宗教流動性」,組成歐亞學者協作的團隊,調查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對各地宗教帶來的影響。宗樹人教授亦獲得「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支持,藉此以另一方向,探討中國如何以一帶一路傳播其現代文化,理解各處的地方社會對此有何回應、調整、影響。(請按此參閱宗樹人教授簡歷)
教育學院溝通、發展與資訊科學副教授佟秀麗博士
研究項目:Understanding Strengths and Deficits in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 Toward an Integrated StrengthDeficit-Based Intelligent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System
佟秀麗博士的研究主要針對與讀寫障礙或自閉症學童相關的迫切需要解決的教育和臨床問題,致力將科學證據轉化為公共政策和教育實踐 。迄今為止,佟博士發表57篇科研論文,並獲得不同國際學術稱譽。 佟博士的RFS將利用不斷發展更新的深度學習技術研發一套優化個人強項提升弱項的讀寫障礙診斷治療一體化的人工智能系統 (I-DID)。I-DID將為有讀寫障礙風險的學童提供系統全面的在線強弱項診斷評估,並根據其強弱項提供基於個人優勢的精准治療方案以提高與讀寫有關的特定的能力。I-DID將通過正面的診斷經驗和治療結果來增強讀寫障礙學童的讀寫能力,並減輕其潛在的情感和行為問題。此項目將提高對有特殊教育需求的人仕的可持續發展及社會關懷,並促進整個社會系統的平衡和優化。(請按此參閱佟秀麗博士簡歷。請按此參閱佟秀麗博士言語、語言和閱讀實驗室。)
工程學院電機電子工程系教授謝堅文教授
研究項目:Intelligent 3D Imaging Cytometer for Scalable and Hierarchical Single-cell Spatial Profiling
項目旨在開發一種人工智能(AI)成像細胞儀平台,以單細胞精度描述細胞的生物物理和機械特徵。此成像技術基於兩個在現時技術中缺少的主要功能:(1)3D顯微鏡:可實現高通量(1,000-10,000個細胞/秒)的AI輔助單細胞3D折射率(RI)和熒光成像,以及(2)深度單細胞分析:建立由生物物理,機械,生化特徵及它們相互關係的多尺度單細胞譜。通過處理大量的單細胞信息,這種成像細胞檢測可以為揭示重要的生物物理生物標記物奠定新的基礎,為人工智能無標記診斷法開創新的領域。我們將通過原理證明實驗來測試這種細胞成像分析表徵細胞類型/狀態的功效。再將建立的系統應用於分析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的過渡中表徵上的變化。(請按此參閱謝堅文教授簡歷)
有關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 (RFS) / 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 (SRFS)
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和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甚具競爭性,並於每年年中進行遴選,為卓越的副教授級和教授級學者提供教學及行政職務方面的持續支援。兩項計劃每年各頒發10個獲獎名額。計劃涵蓋所有學科,並由兩組遴選小組進行評選︰一組負責人文學、社會科學及商科等學科,另一小組則負責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等學科。候選者除需具備傑出的資歷及研究能力外,研資局亦會考慮研究項目的貢獻和潛在影響力,包括知識轉移與研究影響,以達至嚴謹的評審準則。
各研資局研究學者及其所屬大學會獲發放港幣約$520萬元經費,資助為期60個月的計劃。而各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及其所屬大學則會獲發放港幣約$780萬元經費,資助為期60個月的計劃。這些經費可用於聘任替假老師及支付研究項目開支,包括聘任研究人員、購置器材設備、公幹旅費、膳宿津貼及發表研究成果的費用等。
有關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得獎者︰https://www.ugc.edu.hk/doc/eng/rgc/about/events/award/srfs_2020.pdf
有關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得獎者︰https://www.ugc.edu.hk/doc/eng/rgc/about/events/award/rfs_2020.pdf
更多有關計劃的資訊︰ https://www.ugc.edu.hk/big5/rgc/funding_opport/rrfs/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高級經理(傳媒)尹慧筠小姐(電話︰2859 2600;電郵:melwkwan@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