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破壞性的環境變化正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危機已經迫在眉睫,及時採取行動可以降低氣候走向極端的風險。適逢今天是世界地球日(4 月 22 日),香港大學(港大)理學院特別推出了「地球日講座系列」,邀請了來自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地下水專家John CHERRY教授,以及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的環境科學專家David BAKER博士和Alice HUGHES博士分享對環境科學的獨到見解,藉此為學術領域帶來新視點,同時提高大眾對保護環境的意識。
港大副校長(學術發展)宮鵬教授認為此講座系列甚具啓發性,他對各講者表示謝意說:「港大優秀的學術研究源遠流長,當中與地球科學相關的研究十分廣博,而『地球日講座系列』標誌着港大於教學與研究方面的認受性已提升至另一領域。我們往後將會繼續舉辦相關講座,以慶賀科學發展在技術和施政的配合下,邁向成功打造人類和大自然共融的美好未來。」
地下水與環境變化的關聯
溫室氣體排放無疑是造成氣候變化的成因之一,但亦有不少研究指出地下水對人類和生態系統的福祉同樣非常重要。在今早舉行的地球科學系的講座中,滑鐵盧大學教授兼貴湖大學地下水項目領導人John CHERRY教授介紹了地下水與生態環境的關聯。鑑於全球氣候變化正在走下坡,他在講座中詳細解釋地下水在糧食安全、人類健康和福祉、可持續環境多樣性,以及在適應氣候變化下所擔當的關鍵角色。
John CHERRY教授指出大眾忽視了地下水的重要性,他説:「地球正面對淡水危機,當中以地下水為問題的核心。一些地區的蓄水層因過度灌溉而乾涸,令糧食危機加劇。但同時在另一些地區,卻因未有充分利用蓄水層來提取地下水,造成 近20億人生活在缺水的環境之中。如今大量的環球資源都用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卻鮮有針對地下水危機。隨着旱災的蔓延,加上全球人口增加超過 10 億,而地下水問題卻未受關注,只有讓這些苦難日益惡化。」
港大地球科學系系主任李文愷博士感謝John CHERRY教授應邀擔任講者說:「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這名傑出教授。他在地下水研究、保護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均廣受認可。講座提到的一點尤其重要 — 地下水雖然包含了世界上約 99% 的新鮮淡水,卻又經常於地球水循環系統中被遺忘。」
以數據驅動作為解決方案
科學並非百日之功,亦不能靠一人之力。拉近科學與社會之間的距離有助建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另一個由港大生物科學學院舉辦的「數據驅動解決方案」公開研討會,内容涵蓋了超越科研以外的主題 — 我們應如何將科學與企業的力量結合,以及如何利用生物多樣性數據制定有效的環境保護政策。
「我們必須對數據差距和知識應用的局限性作出全面的理解,方能找出最有效的方案。這樣可加強我們對實踐方案的信心,並將之運用在現實社會中。」講者之一的Alice HUGHES博士說。
「地球日是一個集體反思的好時機。有一種說法認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這其實是相當陳舊的思維。『地球日講座系列』讓大眾眼界大開,展示了環境保育與可持續發展不但互相兼容,並且相輔相成。為實現這目標,我們必須迎接推翻『漂綠』的挑戰,這有賴一眾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另一位講者David BAKER博士補充道。
理學院今年還推出「環境科學職業講座」,讓本科生以互動的方式交流,並討論環境科學範疇的專業出路。有關講座的策劃人Caroline DINGLE 博士表示,此講座旨在幫助學生明白科學知識其實可以不同方式和層面,應用於解決複雜環境問題之上。「無論學生將來是否從事與環境科學相關的工作,還是運用科學數據在其他領域上作出以證據為基礎的決策,只要對科學方法有良好的理解,都有助他們在將來評估和應用科學證據。」
圖⽚下載:https://www.scifac.hku.hk/press
傳媒如有查詢,請聯絡港大理學院外務主任杜之樺 (電話:3917-4948;電郵:caseyto@hku.hk ) 或助理傳訊總監陳詩廸(電話:3917-5286;電郵:cindycst@hk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