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經管學院舉辦首場中國經濟名家講座系列
以學術分析提供嶄新視角
2023年04月04日
(2023年4月3日,香港)港大經管學院於4月1日舉辦首場名家講座系列,邀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馬建堂博士擔任主講嘉賓,以及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博士及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實務教授毛振華教授擔任專題演講嘉賓,對中國經濟當前最迫切的挑戰提出獨到見解。講座於香港大學創立方舉行,吸引百多位商界領袖、傑出學者、校友和學生出席。
港大經管學院院長兼經濟學講座教授蔡洪濱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香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所於2022年成立,今天首次舉辦活動,隆重推出名家講座系列的首講,邀請到馬建堂博士、陳東升博士及毛振華教授三位重量級嘉賓為我們打響頭炮。今天我們亦欣然發表首份《中國經濟:分析與展望—2023》報告,當中輯錄了七篇文章,分析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就業、環境保護、投資及企業家信心等關鍵議題。基於眾位教授對中國經濟的透徹了解,加上嚴謹的學術分析,這份報告針對重要的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同時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透過香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所這個平台,我們未來將推出一系列關於中國經濟的講座、報告、論壇及國際學術交流會等活動,持續推動對中國經濟深入持久的研究,推動港大經管學院成為研究中國經濟的世界級學術重地。」
馬建堂博士在主題演講時表示:「2022年面對風雲激蕩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發展改革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實施科學、精準的宏觀政策與紓困政策,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靈活穩健、就業政策更加有力,克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超預期衝擊和困難,基本完成主要經濟目標,我國經濟展現了堅強韌性。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諸多有利條件和基礎,我們要克服困難,增強信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民經濟一定能夠繼續回升向好,實現經濟整體好轉的目標。要按照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和今年“兩會”的具體安排,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推進高水平開放,切實防范金融風險,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取得新成就。」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博士分享了關於中國式現代化與企業家精神的思考與認識。陳東升博士表示:「高效的行政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建設,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成功的三大法寶,形成了國有經濟板塊、外向型的製造業和供應鏈體系板塊、互聯網與科技板塊、基礎設施與虛擬經濟板塊,以及「雙碳+科技」的生態經濟和「健康+消費」的民生經濟的六大板塊和脈絡。中國企業家是中國現代化探索與民族振興的核心力量。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企業家要健康、高質量發展,從過去跑馬圈地、野蠻生長、多元化、資源型、高槓桿向專注專業、專注主業,以效率和創新驅動為特徵的頭部企業轉型。」
毛振華教授的演講聚焦中國經濟增長平台下移及其資產負債表收縮壓力。他表示雖然當前中國經濟呈疫後修復態勢,但中長期來看下行壓力仍存;同時,疫情衝擊、微觀主體預期偏弱下資產負債表收縮壓力顯現,需要警惕出現居民、企業和政府資產負債表衰退共振的情形發生。對此他建議,政策仍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以持續的制度變革推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並將科技“補短板”、供給側改革、擴大內需等有機結合,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的作用,以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他同時表示,宏觀調控應堅持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動態平衡,可以以一定的代價換取經濟的平穩增長,為風險緩釋贏得時間和空間。
講座當天亦邀請了四位知名講者進行專題討論,包括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港大經管學院金融系講座教授、鄭裕彤基金金融學教授、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以及兩位專題演講嘉賓陳東升博士和毛振華教授。專題討論環節由蔡洪濱教授主持,一眾講者與與會者分享其真知灼見。
《中國經濟:分析與展望—2023》的重點分析請見附件。在此瀏覽報告全文。
附件
中國經濟改善可期,仍需關注資產負債表演化—中國宏觀經濟2022年回顧與2023年展望
- 綜合來看,考慮到疫情免疫高峰的時間、經濟修復節奏以及基數效應的影響,2023年經濟可能呈「N」字形修復,一季度的宏觀增速可能相對較低,二季度將為增速高點。全年增速或為5.3%左右,較之2022年修復預期明顯加強。
- 假設科技和制度沒有變化,潛在增速一般呈現不斷下行的趨勢:從資本要素看,資本投入呈現邊際回報遞減,主要經濟體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總體下行;從勞動要素看,主要經濟體皆呈現人口增速放緩、老齡化及勞動參與率下行,並且出現勞動生產率增速下滑。從實際數據來看,利用濾波方法簡單測算,十四五期間中國GDP潛在平均增速或為4.8%左右,2025年GDP潛在增速或下行至4.4%,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線或也將從疫情前的5.5%左右下行至4%。
- 中國經濟還存在較大的人群差別、城鄉差別和區域差別,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矛盾還需要在「蛋糕」較快增大中解決。在此背景下,宏觀政策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原則,避免社會運行過度政治化。在當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尤其需要重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將GDP 增長目標作為政府部門的最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以提升政府部門發展經濟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針對疫情衝擊微觀主體受損嚴重的實際情況,宏觀政策應注重「與民休息」,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支援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興業,夯實經濟行穩致遠的微觀基礎,釋放經濟增長潛能。
2023年中國金融體系回顧與展望
- 2023年,疫情後的J曲線效應有望相對平緩,信貸增長仍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疫情政策調整後對供給端的衝擊,以及中期預期緩慢修復等疤痕效應。更中長期看,地產大周期見頂將帶來金融擴張模式和城市化路徑、以及產業發展模式的深刻調整,也將是未來一段時間觀察中國金融波動的重要線索之一。
- 2020年起,中國出口增速持續超出市場預期,佔比中樞從 14% 抬升至 16%,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保持著相當高的水準,即便是 2022 年在出口增速持續回落的情形下,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高達 17.1%。目前,基於對2023年全球經濟的謹慎展望,市場預計 2023年中國出口增速將下滑至 -2% 左右,並對經濟形成負向貢獻。對金融層面的直接影響來自於美聯儲加息和出口下挫帶來新興市場流動性的被動緊縮,而出口下挫的影響路徑會更多表現為實體信貸需求和流動性循環放緩,這將為 2023 年的金融政策帶來新的挑戰。
- 在中國資產管理市場上,淨值化、政策激勵共同驅動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轉型增長,人口老齡化加速驅動養老金融體系突破發展。銀行理財收益率代表著財富管理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其破淨和波動加大,使得中國整體財富管理市場的風險偏好更為市場化。同時,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和出生率的持續走低,養老金融體系的建設日益緊迫。 2022年,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加快進程,個人養老金個人所得稅優惠落地。上述因素預計在2023年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驅動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長期增長。
中國經濟增長:經驗教訓與未來挑戰
- 1990-2007 年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而不是投資率的提高。中國未來GDP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TFP的增長。如果TFP沒有增長,即使政府將固定資本投資率每年提高0.5%,中國在2023-2035年期間的GDP年均增長率也將低於3%。但是,如果TFP年均增長2%,即使投資率下降,2023年至2035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仍將接近5%。如果TFP年增長率達到3%,且投資率保持不變,那麼,2023年至2035年期間,中國GDP增長就不會放緩,保持每年6.77%左右的增長。
- 2007年之前,中國TFP年均增幅超過4%,原因是改革和權力下放,引發了很多自下而上的政策和制度變化。 2007年開始,中國政府更多地強調政策的頂層設計以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這種做法可能實現了一些短期目標,如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增長復甦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擴張,但付出的是經濟效率下滑的巨大代價。沒有了自下而上的政策改革,中國的TFP增長表現不佳,年均增長率僅為1%,遠低於2007年之前的4%。
- 在最近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告訴記者,中國應該重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江浙兩省的民營企業家創業精神,希望標誌著由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實施方法回歸到自下而上的自發性政策變革的潛在變化。自下而上的政策變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非常有效,成功地推動了令人矚目的TFP增長,對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
中國青年就業:現實、成因及政策建議
-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青年(16-24歲)失業率急劇上升。即使經濟恢復正常,失業率上升也可能對青年勞動者產生顯著的長期影響。導致失業率上升的結構性因素,包括企業面臨資金緊張問題、勞動者長期生產力(企業越來越多地在日常工作中採用機器和人工智能取代人力)、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職位空缺減少、老員工延遲退休及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數量。
- 最低失業率是經濟繁榮、穩步增長的指標。考慮到中國近期青年失業率的規模及其潛在的長期後果,我們需要政策來幫助青年勞動者就業。我們的政策建議是對企業僱傭和培訓青年勞動者進行補貼。此外,補貼應對資金更緊張、員工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更高的企業傾斜。
- 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一旦企業獲得補貼,他們可能會只臨時僱用這些勞動者(例如實習),會忽視對其人力資本的投資,在勞動者實習結束就解除僱傭關係。為了減輕招聘的道德風險問題,其中一種可能的解決辦法是向企業提供招聘工資貸款,而不是直接採用工資補貼。至於培訓的道德風險,其中一種解決辦法是如果勞動者能夠從企業獲得長期工作崗位,就向企業發放獎勵。
環境、氣候變化與雙碳政策
- 中國的全國碳市場處於發展初期,仍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未來全國碳市場將進一步加深市場化程度,完善制度建設與市場監管機制。具體而言,首先,預計全國碳市場在未來會持續擴容,水泥製造、煉鋼和平板玻璃製造等行業可能被會率先納入碳市場交易,屆時全國碳市場覆蓋範圍將進一步擴大,並將涵蓋全國超過70%的碳排放量。其次,全國碳市場下一步將參考區域碳市場和國際碳市場建設的經驗,預計全國碳市場會增加更多碳金融產品種類。
- 2023年將推出《碳排放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和相關政策,進一步規範全國碳市場核算、核查與監管體系。另外,停發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發電補貼預計能推動中國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同時保持工業和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 未來,中國應完善碳價形成機制,雙碳政策要更多聚焦生產端、盡量不要限制消費端,提高環境保護治理能力以增加公眾參與及關注氣候變化政策的成本轉嫁與社會公平問題,以及於全球碳中和經濟中擔任更積極的角色。
以史為鑑:新冠與疫後中國的投資與增長
- 新冠衝擊導致中國企業家信心指數在2020年初從124左右驟降到91,此後由於中國在2020-2021年成功控制疫情,企業家信心也隨之上升,一直到 2021年下半年疫情出現反復又開始下降。鑑於新冠期間,地方政府政策的多變性對投資者信心影響巨大,因此如何穩定企業家對中央和地方政策穩定性的預期,以及提振投資者信心,尤其是中小企業投資者信心,成為重中之重。
- 同時,新冠對消費者信心的影響遠大於2008金融危機帶來的打擊,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021年的120左右暴跌至低於90,2022年底仍小幅回升到略高於90的水平。消費者方面,政策應提振需求,提高經濟增長與投資意願。在貿易戰和逆全球化導致出口增長受限的大背景下,這一點尤其重要。在短期,可以考慮發放消費券、短期消費貸款、教育貸款等政策。而在中長期,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趁機進一步推進醫療養老改革,提振消費信心。
- 企業方面,建議降低投資摩擦和成本,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投資成本,讓信貸真正地、直接地到達企業手中。這有利於降低企業投資成本和金融約束,以刺激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中長期政策方面,應注重和鼓勵產業鏈和區域產業集群的建設,以降低企業投資和生產成本。這也有利於提高經濟的韌性以應對未來潛在的經濟衝擊,支持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企業家信心和疫情後的經濟重啟
- 根據2022年的調查和2023年的回訪,2023年進行各類投資的企業比例均有所上升,表明他們在疫情後信心增強。在問卷中,擔憂西方制裁的企業家比例由100%降至70%,擔心生態環境惡化的比例由80%降至36%,擔心就業困難、經濟低迷和社會矛盾激化的比例也有所下降。
- 然而,擔心物價大幅上漲的企業比例由13%升至43%,擔心戰爭的比例也由0.3%升至43%,擔心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比例也出現了小幅上升。這顯示出,疫情後企業家的心理發生了顯著變化,他們對未來大環境持續低迷的擔憂減弱,但更擔心一些突發事件可能引發的衝擊。
- 為了增強企業家和私營部門對促進中國經濟復甦的信心,建議深化改革和逐漸擴大的經濟自由;採取對外友好的姿態給中西方的緊張關係降溫,改善企業家對制裁的風險評估;以及提高企業家的政治地位認知,例如提高企業家的政治參與、在政策制定時多聽取企業家的建議及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此新聞稿由圓通財經公關顧問有限公司代港大經管學院發行。
傳媒垂詢,請聯絡:
圓通財經公關顧問有限公司
梁婉彤 Tiffany Leung
電話:+852 9102 8037 / +852 3428 2361
電郵:tleung@yuantung.com.hk
黃慶鋒Fung Wong
電話:+852 9031 4049 / +852 3428 3122
電郵:hfwong@yuantung.com.hk
港大經管學院
鍾敏芝 Christina Chung
傳訊及公共事務助理總監
電話:+852 9092 2699 / +852 3917 1692
電郵:chungmc@hku.hk
李妍慧Edna Lee
傳訊及公共事務經理
電話:+852 9331 4166 / +852 3910 2301
電郵:leeedna@hku.hk
關於港大經管學院
港大經管學院成立於2001年,是香港大學最年輕及最具活力的成員。本學院致力培育一級商界領袖,鼓勵學術及有關研究;在亞洲導向經濟發展的世界大潮流之下,為香港、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動力。作為以亞洲為本位的頂尖國際商學院,港大經管學院匯聚全球各地的傑出學者,授予學生國際宏觀與亞洲焦點並濟的全球知識。本學院在本科教育以及收生方面均表現卓越。出色的課程吸納來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學院的非本地本科生比例為香港大學最高。
港大經管學院提供全面的商學教育。學院的師資水平及研究實力在過去二十年間持續提升,並取得豐碩成果。2023 年 2 月,學院
連續兩年於 UTD 商學院研究排名中獲亞洲第一;全日制MBA課程第10年獲《經濟學人》選為亞洲第一。學院與世界頂尖學府及企業伙伴建立了緊密的策略性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緊貼市場的教學內容、優質教育及實用資源。
為聯繫不同城市和地區的學生和校友,以及促進與全球商界的合作,港大經管學院建立了一個獨特的國際網絡,地域延伸至北京、深圳、越南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勢將成為世界頂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經濟學及商業教育和科研機構。
港大經管學院獲EQUIS及AACSB國際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