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團隊大規模分析逾440萬人的研究數據,結果確立紅肉攝取量越高,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亦會越高。例如每天每多攝取50克加工紅肉,心血管病風險可增加26%,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44%(附錄甲)。東方飲食文化以穀物為主、多蔬菜少紅肉;相比西方飲食文化以紅肉為主、少攝取蔬菜和穀物,前者患上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為低。研究結果已於心血管領域權威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背景
心血管病在全球中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二型糖尿病是心血管病常見的共患病,也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紅肉作爲一種常見的膳食成分,對個人健康和全球公共健康的影響也日益受到關注。由於過往類似的研究樣本數量相對較少而出現不盡相同的結論,而東西方之間不同飲食文化是否存在差異,亦未有納入探討範圍。因此,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有助整合紅肉攝取與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關連證據。
研究方法和結果
研究團隊檢索了四個數據庫(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及 Cochrane Library)後,最後納入43項針對心血管疾病的觀察性研究(樣本數總計4,462,810)及針對二型糖尿病的23項研究(樣本數1,738,672)。以每日多進食100克未加工紅肉及每日多進食50克加工紅肉計算,研究表明隨著紅肉(無論是加工或未加工)的攝取量增多,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風險會隨之增加(附錄甲和乙)。研究團隊亦比較了東西方飲食文化中風險的差異;西方飲食文化中加工紅肉、黃油、高脂肪奶製品及精製穀物攝取較多;東方飲食中全穀物、蔬菜和海鮮攝取較多。1 在比較過25個源於美國、澳洲、英國、法國及德國等具有西方飲食文化的研究,以及五個源於中國、日本、西非、韓國及新加坡等具有東方飲食文化的研究後,研究團隊分析出每日多進食50克加工紅肉及每日多進食100克未加工紅肉,2在東方飲食文化下,因每日多攝取加工紅肉而引致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率為0.96,在西方飲食文化下的風險比率則為1.51(附錄丙),而因每日多攝取未加工紅肉所致的中風風險比率,在東方飲食文化下為0.71,在西方飲食文化下為1.13(附錄丙),顯示東方飲食文化帶來的中風及二型糖尿病風險比率低於西方。研究團隊認為,東方飲食文化中,蔬菜及海鮮攝取量較高,紅肉相對較少,是東、西方不同環境帶來的主要飲食文化差異。
研究意義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趙潔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對未加工及加工紅肉攝取與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風險關係研究,是目前最大規模的分析研究。雖然進食未加工紅肉較進食加工紅肉的風險輕微地稍低,但團隊發現每日多進食100克未加工紅肉,也可使罹患心血管病風險增加11%,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27% (附錄乙)。這提供了一個警告,為了保護個人心血管代謝健康和全球公共健康,減低患上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風險,應該控制紅肉攝取量。
世界衞生組織已將加工肉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而紅肉為「第2A級致癌物」,明確表示不論加工肉或紅肉均對人體構成疾病風險。3隨著香港的傳統東方飲食文化漸漸被西方飲食文化影響,市民於日常飲食中,時常攝取加工肉、牛油及精細加工穀物等高脂肪乳製品。趙潔博士表示:「本港肉類輸入量逐年遞升,反映香港人食肉量不斷增加。如果港人食肉量持續上升,便可能步美國、歐洲和澳洲等西方飲食文化地區後塵,增加患上心血管病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
研究團隊由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趙潔博士領導,成員包括其博士生時文明和黃忻、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名譽副教授,及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公共衞生學系教授舒菱博士。
鳴謝
是項研究得到醫務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的支持。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
1 東西方飲食特徵源自文獻(https://doi.org/10.3945/ajcn.111.022657; https://doi.org/10.1097/00041433-200202000-00002)及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統計數字(https://www.fao.org/3/u8480e/u8480e07.htm)
2 根據既往文獻(https://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09.924977),均採用每日多進食100克未加工紅肉及每日多進食50克加工紅肉為計量單位
3 https://www.who.int/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cancer-carcinogenicity-of-the-consumption-of-red-meat-and-processed-m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