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香港氣候論壇由香港大學氣候與碳中和研究所(ICCN)主辦,今天迎來第二天,繼續雲集全球領袖、學者和行業專家,並重點探討人工智能(AI)在氣候行動中的突破性應用,推動零碳轉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辭時表示:「人工智能正為全球帶來重要的變革。我們應以更宏觀的視覺探討人工智能與綠色發展;它不僅賦能綠色科技,更促使行為模式的轉變。」他指出,人工智能在優化能源生產與消耗、加速新材料研發、提升氣候模型精準度,以及支持綠色金融應用等方面潛力巨大,它將為綠色轉型帶來的龐大機遇,過程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參與。香港正從五個方面,包括算力、算法、數據、資金及人才,全面推動人工智能作為關鍵產業的發展。陳茂波指出,今年在香港舉辦的多項全球規模的人工智能活動,將是探討以人工智能助力應對氣候變化的理想平台。
香港大學副校長(學術發展)兼氣候與碳中和研究院創院總監宮鵬教授為「AI推動的地球數據與分析(AI for Earth)」的專題討論開始時指,人工智能和遙感大資料分析能夠高效且精確地追蹤不同城市在各個維度上的擴張情況,並詳細比較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變化。這項技術不僅有助於構建動態發展的碳足跡地圖,還在政策制定、學術研究、綠色科技發展和企業應用方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發揮了顯著的促進作用。這一綜合應用不僅推動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步伐,還為實現全球環境保護目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援。
香港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先生在該討論環節開始前致辭時表示,人工智能與應用的迅速發展正顯示出科技的潛力,不僅能有效應對綠色轉型的需求,還能大幅提升可持續發展的速度與效率。他強調,金融體系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支撐,能夠提供必需的資金和資源,以推動創新科技的落地和普及。他還指出,香港的科研機構和科技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不斷增強,這為創造智能化、環保型城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政策支持和國際合作,香港可以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綠色科技轉型浪潮中的領導地位。
今天的第二場專題討論主題為「Planetary Health and Protecting Health and Enhancing Climate Resilience」,由德國柏林夏里特醫學院及復旦大學的Gunter SCHUMANN教授主持討論。
有關「香港大學氣候及碳中和研究院」
香港大學(港大)氣候及碳中和研究院(Institute for Climate and Carbon Neutrality,簡稱 ICCN)致力成為全球著名的氣候科學研究院,其重點包括研究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影響,以及開發減緩和適應這些變化的戰略和技術。研究所同時致力於促進香港與中國大陸、粵港澳大灣區及其他鄰近地區的聯繫與合作,推動綠色科技的創新與交流。
傳媒查詢
請聯絡港大氣候及碳中和研究院(電郵: iccn@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