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 括號內數字為參考文章的編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去年為人類豬型流感(下稱豬流感,即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在一些嚴重豬流感患者個案中,病人的免疫系統出現不協調,導致一種名為IgG2的免疫蛋白異常下降。患者因而失去了對抗其他病毒及細菌入侵的能力,加重嚴重豬流感患者的其他細菌感染,令病情加劇。是次研究結果呼應了早前針對澳洲豬流感患者的一份研究報告。有關的研究結果已於最新的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期刊發表。(1)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教授指出:「早前澳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孕婦身上,我們的研究團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並發現即使在非懷孕的中國人身上,嚴重的炎症及高病毒量會令豬流感患者出現免疫系統不協調,這是導致豬流感病情變得嚴重的主因,同時引致IgG2免疫蛋白異常下降。」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孔繁毅醫生解釋:「免疫治療,如恢復期血漿治療等,可將抗體輸入患者體內,從而鞏固患者的免疫系統及減低其體內的病毒數量。事實上,我們的恢復期血漿研究已證實有助治療嚴重豬流感患者。(2)」由孔醫生領導的研究小組早前發現,恢復期血漿治療成功降低嚴重豬流感患者死亡率達50%,是項研究結果於《臨床傳染病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刊登。
最近的數據顯示,今年冬季的流感疫情較以往嚴重。很多市民縱然在2009年感染了人類豬流感病毒,但體內的有關抗體已下降兩至四倍,失去了保護作用。另一方面,寒冷及乾燥的天氣更有利病毒的傳播。但現階段沒有證據顯示流感病毒已經變種。
研究的重要啟示
a. 嚴重豬流感患者大多在病發後5天或以上才入院接受治療,已經錯過了使用抗病毒藥物的黃金48小時,現階段沒有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能夠在發病5天後仍發揮關鍵的作用。
b. 救治嚴重流感患者,需要科研上的突破。
c. 嚴重流感患者體內,出現持續高病毒量及免疫系統失調,以致產生嚴重的炎症及體內丙種球蛋白 IgG2偏低。
d. 使用免疫治療可減低患者體內的病毒數量,及降低其他細菌感染的機會。
e. 港大最近成功利用康復病人所捐贈的血漿醫治嚴重人類豬流感個案,這個發現為我們以上的研究發現提供有力的支持。
f. 我們將繼續嘗試利用從豬流感康復者捐贈的恢復期血漿提錬出來的高免疫丙種球蛋白醫治嚴重的豬流感個案。
有關免疫系統不協調研究的研究方法(1)
參與研究的亞洲裔病人共74名,他們於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期間因患上豬流感而須要入院治理。當中,38名病人的豬流感病情嚴重,其餘36名病人的病情則較輕。
港大其他有關豬流感的研究概要
自人類豬型流感在2009年全面爆發以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已積極進行有關科學研究。有關研究接連取得突破,亦已刊載於多份重要的國際期刊中,有助醫學界進一步了解及對付這種病毒。這些突破包括發現大部分嚴重豬流感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下,有別於季節性流感(3);在病情嚴重的患者身上,病毒的表面蛋白質往往出現基因變異(D225G 或 D222G),令病毒能夠有效地在肺部繁殖(4),導致嚴重的炎症反應(5)。港大專家亦發現,抗病毒藥物可以在病發初期減低體內病毒數量,但對嚴重個案的效果成疑,尤其是對症狀較遲出現(通常超過5天)的個案(6)。
有關研究團隊
是次研究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科學家及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進行。該團隊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教授領導,其他主要研究人員包括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孔繁毅醫生、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杜啟泓醫生及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陳福和醫生。
更多新聞圖片及記者會資料,請登入以下網址:
http://www.med.hku.hk/v1/news-and-events/press-releases/
參考文章:
(1). Lower serum immunoglobulin G2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cytokine dysregulation in severe cases of pandemic H1N1 2009 influenza.
Chan JF, To KK, Tse H, Lau CC, Li IW, Hung IF, Chan KH, Cheng VC, Lai TS, Woo PC, Chan EY, Yuen KY.
Clin Vaccine Immunol. 2011 Feb;18(2):305-10. Epub 2010 Dec 1. PMID: 21123524
(2). Convalescent Plasma Treatment Reduc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2009 Virus Infection.
Hung IF, To KK, Lee CK, Lee KL, Chan K, Yan WW, Liu R, Watt CL, Chan WM, Lai KY, Koo CK, Buckley T, Chow FL, Wong KK, Chan HS, Ching CK, Tang BS, Lau CC, Li IW, Liu SH, Chan KH, Lin CK, Yuen KY.
Clin Infect Dis. 2011 Feb;52(4):447-56. Epub 2011 Jan 19. PMID: 21248066
(3). Concurrent comparison of epidemiology,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between adul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he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2009 virus and the seasonal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To KK, Wong SS, Li IW, Hung IF, Tse H, Woo PC, Chan KH, Yuen KY.
Postgrad Med J. 2010 Sep;86(1019):515-21. Epub 2010 Aug 5. PMID: 20693151
(4). Quasispecies of the D225G substitution in the hemagglutinin of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 2009 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 in Hong Kong, China.
Chen H, Wen X, To KK, Wang P, Tse H, Chan JF, Tsoi HW, Fung KS, Tse CW, Lee RA, Chan KH, Yuen KY.
J Infect Dis. 2010 May 15;201(10):1517-21. PMID: 20367331
(5). Delayed clearance of viral load and marked cytokine activation in severe cases of pandemic H1N1 2009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To KK, Hung IF, Li IW, Lee KL, Koo CK, Yan WW, Liu R, Ho KY, Chu KH, Watt CL, Luk WK, Lai KY, Chow FL, Mok T, Buckley T, Chan JF, Wong SS, Zheng B, Chen H, Lau CC, Tse H, Cheng VC, Chan KH, Yuen KY.
Clin Infect Dis. 2010 Mar 15;50(6):850-9. PMID: 20136415
(6). The natural viral load profile of patients with pandemic 2009 influenza A(H1N1) and the effect of oseltamivir treatment.
Li IW, Hung IF, To KK, Chan KH, Wong SS, Chan JF, Cheng VC, Tsang OT, Lai ST, Lau YL, Yuen KY.
Chest. 2010 Apr;137(4):759-68. Epub 2010 Jan 8. PMID: 20061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