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引入新型微波消融治療肝癌
2011年03月30日
原發性肝癌是本港的主要致命癌症,在整體的致命癌症中排列第三位。肝臟切除手術是有效的肝癌治癒性治療,但礙於不少患者的肝功能太差而不適宜進行肝臟切除,以致手術未能廣泛應用。針對不適合接受肝臟切除手術的病人,射頻消融療法可將腫瘤消融。不過,若腫瘤接近血管,往往會因為血流所致的「散熱效果」而影響射頻消融的療效。有見及此,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最近引入一種新的高療效微波消融系統(MWA)治療肝癌,屬亞洲首次。微波消融較射頻消融有明顯的優勢,包括治療時間較短、可消融較大的肝腫瘤及更全面清除肝癌細胞。
領導有關微波消融治療肝癌病人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潘冬平教授說:「我們初步的研究顯示,微波消融是一種十分優秀的治療肝癌療法。其中的優點包括完全消融率高、原位復發低,而病人在接受治療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亦很低。」同時,潘教授相信,微波消融療法將來可望應用於治療其他癌症,如肺癌、腎癌和骨癌等。
新型微波消融(MWA)治療肝癌研究
最近,一款新型微波消融系統已獲得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肝癌病人。香港大學為亞洲首次引入這套新型微波消融系統,並進行微波消融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
自2010 年底至目前為止,18 位年齡介乎41 至75 歲的病人已先後於瑪麗醫院接受微波消融。當中,7 名病人患有原發性肝癌,其餘11 名則為復發性肝癌患者。病人的腫瘤直徑中位數為2 厘米(1 厘米至4.8 厘米不等)。病人接受微波消融的時間中位數只為8.5 分鐘(3 至26 分鐘不等),而留院日數的中位數亦只為4.5 日(1 至10 日不等)。至現時為止,未有病人出現併發症(如皮膚燒傷,紅血球溶血)、復發或住院死亡。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研究的病人的腫瘤也能完全被消融,反映微波消融為十分有效的療法。
微波消融術(MWA)的優點
微波消融是通過水分子的振動和轉動產生熱,相對於射頻消融,微波消融更為有效,因為:
1. 微波的有效「加熱」範圍較大,可以同時使用多個微波探頭來消融大腫瘤
2. 微波可以突破肝臟組織的阻抗力
3. 針對位置較近血管的腫瘤,微波消融可以降低血管血流帶走能量,減輕散熱效果,從而更有效地消融腫瘤
新型微波系統是第一個系統可以因應微波探頭的溫度即時調節輸出電極功率,以確保消融時腫瘤持續保持高溫,從而提高腫瘤完全消融率。相比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可以在更短的時間消融腫瘤,並且可以消融大於5 厘米的腫瘤。微波消融能夠完全殺死癌細胞的能力也較高,從而達至更高的治愈機會。
現時治療方案的限制
外科手術切除和肝臟移植是治療肝癌的主要方案;然而,有部分中期或肝功能較差的肝癌病人並不適合接受外科手術。另外,肝臟移植只適合初期和腫瘤較小的肝癌病人;再者,鑑於本港供體十分短缺,肝臟移植未能廣泛應用於治療肝癌。
針對不適合接受肝臟切除手術的患者,消融治療是另一可行的治療方法。射頻消融(RFA)是目前治療肝癌的標準消融療法。射頻消融是透過電流令組織中的正離子和負離子產生振動;從而產生熱能殺死細胞。但是一些研究發現接受射頻消融的病人往往出現局部復發,部分是因為腫瘤位置臨近血管,而射頻能量被血管的血流帶走,產生散熱效果,致未能有效殺死癌細胞。另一方面,射頻消融只適合治療直徑少於5 厘米的腫瘤。
關於肝癌
原發性肝癌於全球最常見癌症中排列第五位,每年有超過500,000 宗新病例,當中超過一半來自中國。在香港,每年有約1,700 宗新症。乙型肝炎病毒已被證實為會增加患上肝癌風險的因素之一。在香港,約有8%人口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因此,肝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中排列第四,並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三位。
公眾查詢
有與趣了解微波消融的公眾人士可致電瑪麗醫院蔡姑娘(電話:2255 3635)查詢有關詳情。
更多新聞圖片及記者會資料,請登入以下網址:
http://www.med.hku.hk/v1/news-and-events/press-rel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