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發現全新藥物療法以控制流感
2011年06月29日
流感是一種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死亡率和發病率偏高。由於部分病毒對現有抗病毒藥物呈抗藥性,使流感進一步威脅全球公眾健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帕米膦酸鈉,一種一向在臨床上應用於治療骨病的藥物,能有效控制季節性、大流行H1N1病毒或禽流感H5N1病毒引起的流感。其機理在於帕米膦酸鈉可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第一道防線中的一種T淋巴細胞,即γδ-T細胞的免疫活性。港大利用擁有完整的人類免疫系統的「人類化小鼠」模型,證明了新療法能有效對付各種類型的流感病毒。研究結果剛刊登於著名科學期刊《實驗醫學雜誌》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研究結果
香港大學是全球少數能成功建立「人類化小鼠」模型的實驗室之一,這種小鼠擁有完整的人類免疫系統。透過這模型,港大研究人員發現帕米膦酸鈉,一種臨床上應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和佩吉特氏病的舊藥,能降低流感的嚴重程度及死亡率。帕米膦酸鈉透過提高人類γδ-T細胞(一種白血球),抑制流感病毒的複製,並預防肺炎。港大發現這種治療,對所有曾進行測試的多種流感病毒株均十分有效,包括人類A型季節性流感病毒(H1N1及H3N2)、大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H1N1)、禽流感病毒(H5N1)和B型流感病毒。研究現正在前期臨床階段,現將擴展至人類臨床測試。
研究背景
目前,疫苗無法及時對付新型流感病毒如H1N1病毒,於是抗病毒藥物便成為抵禦這些威脅的重要前線方法。但現時抗病毒藥物的選擇有限,有些流感病毒株更對目前可用的抗病毒藥物呈抗藥性。此外,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對現有抗病毒藥物反應欠佳,因此開發其他治療流感的替代策略實在刻不容緩。
傳統的抗病毒藥物針對流感病毒的特定蛋白靶位,使病毒有可能通過基因突變改 變相關的蛋白結構,以逃避抗病毒藥物攻擊。而通過增強人類自體免疫反應來對抗多 種流感病毒的方法,則可避免病毒因基因突變而使治療失效。
研究結果的重要性
首先,帕米膦酸鈉已普遍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和佩吉特氏病達20年以上,其安全性已得到臨床驗證。因此,這種「舊藥新用」提供了一種現成的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對抗流感方法。
另一方面,一般動物研究的結果未必會完全反映在人類身上,因而很難把生物醫學研究成果從動物直接轉化到人類身上應用。但港大於這項研究中利用了「人類化小鼠」模型,縮短了小鼠和人類差距,並為臨床前研究藥物(如帕米膦酸鈉等)提供強大且低成本的研究平台。這模型更可以為人類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治療研究、疫苗測試和幹細胞研究提供一個理想的模式。
有關研究隊伍
研究隊伍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和青少年科學系副教授涂文偉博士、該系系主任施羅艷基基金教授(社區兒童健康)劉宇隆教授及微生物學系譚華正基金教授(醫療科學)裴偉士教授領導。
嗚謝
是次研究獲得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基金AoE/M-12/06)、香港政府傳染病控制研究計劃(基金07060482)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資助局(基金HKU777108M,HKU777407,HKU768108)資助。
更多新聞圖片及記者會資料,請登入以下網址:http://www.med.hku.hk/v1/news-and-events/press-rel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