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研究發現本港女性對HPV測試態度正面但缺乏認識
2012年07月12日
高危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是導致子宮頸癌的元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進行一項有關HPV的研究,發現本地華人婦女對HPV測試態度正面,但研究同時指出很多本地婦女對HPV及其測試的認識不足並存有誤解,例如認為受感染的人士性濫交等,以致出現標籤效應,有機會影響婦女對接受子宮頸普查的意欲。
除此之外,港大病理學系另一項研究指出,在10,000名本地婦女子宮頸普查抹片檢查中驗出意義不明鱗狀異形細胞ASC-US(下稱ASC-US,是在子宮頸細胞檢查中最常見的不正常細胞現象)的病例中,56%在高危HPV DNA測試呈陽性反應。數據進一步支持HPV DNA測試在本地華人婦女中的預測值。出現ASC-US及HPV DNA測試結果陽性的婦女,她們是患上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甚至子宮頸癌的高危一族,風險較只有ASC-US 但HPV DNA測試結果為陰性的高20倍,她們應直接進行陰道鏡檢查而不需再等候重覆做抹片檢查。長遠而言,港大將繼續研究HPV測試是否能作為一線子宮頸普查方法,包括與傳統細胞檢查同時進行或直接進行HPV測試,從而提高本港子宮頸普查的準確度。
有關HPV感染
HPV感染在男性與女性之間都極為普遍。據估計,任何曾有性經驗的人一生中接觸過HPV的機會或高達50%至80%。HPV感染沒有病徵,大部分會自行消失,所以受感染者一般都不以為意。不過,若感染持續,就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
港大研究婦女對HPV的認知及接受程度
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於2009年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目的是研究本地華人婦女對HPV及HPV測試的概念,以及是否願意接受新HPV測試。近300名到灣仔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家計會)診所求診的婦女參與研究。她們閱讀一些有關HPV及其測試的教育資料。並於閱讀前、後自行填寫問卷。參加者對HPV 測試的反應十分積極,閱讀相關資料前後,都有超過九成人表示願意接受測試。
不過,參加者的熱烈反應亦帶來隱憂。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女性對HPV及HPV測試的認識不足及存有錯誤觀念。閱讀相關資料前,41%的參加者從未聽過HPV。參加者對於HPV及子宮頸癌的知識的平均分只有1.5分,滿分為6分。最常見的錯誤觀念是: (1) 以為HPV感染暗示當事人濫交 (22%同意)、(2)女性因有超過一個性伴侶才會受感染 (22%同意) 及 (3) 若感染HPV即表示其伴侶不忠(17%同意)。這些誤解可能對女性構成傷害,因為受HPV感染者或會被其他人標籤,並可能因陽性HPV測試結果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心理社交負擔,甚至有女性可能因害怕被標籤而索性不做子宮頸普查。
HPV測試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在余兆麒醫療基金支助下與家計會合作,於2007至2012年間,為約10,000名子宮頸液基細胞檢查中出驗出帶有ASC-US的本地婦女進行了反射性「雞尾酒式」高危HPV DNA測試(即一次過檢驗14種HPV病毒)。另外,由於七成以上的子宮頸癌由HPV 16 或 18型病毒引起,是次研究亦以尖端的自動化平台技術替其中1,700個樣本作進一步基因分型檢測,以確定樣本是否含有HPV 16 或 18型病毒,從而增加子宮頸檢查的準確性。
在這10,000個樣本中,約56%對14種高危HPV呈陽性反應。跟進數據顯示,在子宮頸細胞樣本中驗出ASC-US,並在HPV測試中呈陽性反應的婦女,在統計學上,她們往後的樣本中出現高程度的子宮頸癌前病變(CIN 2-3)的機會較大(p<0.001),風險較有ASC-US 但HPV DNA測試結果為陰性的女性高20倍。數據證明,一般「雞尾酒式」HPV DNA測試的敏感度及陰性預測值近百分之百(陰性預測值 = 陰性結果能準確預測沒有子宮頸癌病變),但特異性(specificity)較低。而HPV 16 及18型的基因分型檢測可再進一步提升測試的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 = 陽性結果能準確預測受檢者本身確實有子宮頸癌病變)。如此種種,都有助我們辨別出那些婦女較大機會出現高程度的子宮頸癌前病變,需盡早跟進。
在從前的程序下,驗出ASC-US的婦女需於六個月內重覆進行帕氏抹片跟進檢查,如有同樣結果,才進一步接受陰道鏡作深入檢查。以往一些研究包括與港大合作的本地可行性試驗指出,HPV DNA測試有高預測值,所以家計會於2007年接納了這項措施,率先直接安排有ASC-US同時HPV DNA測試呈陽性反應的婦女進行陰道鏡檢查,而不需等候半年後再做抹片檢查。而HPV DNA測試呈陰性反應的婦女,會被界定為較低風險,故安排她們一年後再進行抹片檢查,而非六個月。是次研究的數據對本地醫療界有重要參考作用。這些數據證明本港應進一步加強宣傳以下訊息﹕出現ASC-US而同時HPV測試呈陽性反應的婦女,她們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較高,HPV DNA 測試有效輔助帕氏抹片檢查,為驗出ASC-US的病人分流,找出子宮頸癌「高危婦女」。這批「高危婦女」應直接進行陰道鏡檢查,這做法應在本港作廣泛推廣。
港大持續研究
港大研究團隊正進行一項有關HPV DNA測試的研究,調查欲將HPV DNA測試用於子宮頸細胞普查的首階段測試(同時做傳統細胞檢查及HPV DNA測試),看看會否增加普查的準確度。前往家計會指定診所接受帕氏抺片檢查的女士,若參加這項研究,會額外獲得免費HPV測試。歡迎年齡屆乎30至60歲的華人婦女參加。有關研究的詳情及參加資格可於有關診所索取或登入以下網址:http://www.obsgyn.hku.hk/,亦可致電2255 4265查詢。
提高HPV的公眾教育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及系主任、曹延棨基金教授(婦產科)顏婉嫦教授指出﹕「HPV測試可提高子宮頸細胞普查的準確性,為檢查後所需的跟進提供更合適的指引。在本港廣泛應用HPV測試需與公眾教育同步進行,政府及醫護人員應主動教育公眾認識HPV和相關的新預防措施。所提供的資訊內容要切合本地文化,並特別針對時下的錯誤觀念予以糾正,務求達到教育的目標而不造成標籤效應。」
有關研究團隊
有關本地婦女對HPV接受程度及印象研究,是由跨學科的婦科癌研究小組負責,由婦產科學系顏婉嫦教授領導,成員來自港大婦產科學系、病理學系、精神醫學系、社會醫學系,及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家計會)。而有關HPV測試的研究,則在余兆麒醫療基金的支持下,由病理學系臨床教授張雅賢教授領導。
有關亞洲-大洋洲生殖道感染及腫瘤學術會議2012(AOGIN)
在未來三日(7月13至15日),全球專家,包括因發現HPV導致子宮頸癌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楚爾郝森教授(Professor Harald zur Hausen),將會蒞臨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出席由婦產科學系舉辦的第五屆雙周年亞洲-大洋洲生殖道感染及腫瘤學術會議(AOGIN),會上將探討預防及控制子宮頸癌等課題。我們希望這能惠澤本港,以致全球的婦女。
(左起)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楚爾郝森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及系主任曹延棨基金教授(婦產科)顏婉嫦教授、早期子宮頸癌康復者范小姐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教授張雅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