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寧養同盟 – 跨領域整合與共融」
第十九屆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
2012年11月07日
香港人口不斷老化,根據政府推算,65歲及以上人口將由現時約90萬人,至2030年將急升至210萬人,屆時每4個人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長者。隨着人口老化,患上癌症及慢性病的病患者增多,需要接受寧養及紓緩治療的病人也相繼增加。根據一份有關「死亡品質」的調查報告,香港於40個受訪國家及地區中排名20,遠落後於台灣及新加坡。為減輕港人對死亡的忌諱及增加對寧養善終服務的認識,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獲李嘉誠基金會「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贊助,香港多個知名學術及社工專業組織全力支持,舉辦「第十九屆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希望推廣及宣傳寧養及紓緩治療,從個人、家庭及不同社區層面實踐全人臨終關懷。
本年度「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的主題為「寧養同盟 – 跨領域整合與共融」,於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七日假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厦一樓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大禮堂舉行,逾四百多位從事寧養及紓緩服務的專業人士出席,當中包括社工、醫生、護士、院牧及臨床心理學家等。透過邀請寧養服務界別之專業人士作出分享,交流寧養及紓緩服務的經驗及挑戰。論壇的開幕儀式邀請了香港大學社會醫學系主任梁卓偉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主任何曾潔雯博士、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思源基金健康及社會工作學教授陳麗雲教授,以及李嘉誠基金會代表作為主禮嘉賓。
「寧養同盟 – 跨領域整合與共融」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共有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為「服務模式及典範」,由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就多角度(前線醫護、系統管理、社會政策等)分享推動優質寧養及紓緩治療的挑戰和心得;第二部份為服務領域新趨勢,隨著本港人口老齡化,社會對寧養及紓緩服務質素和安全的期望亦不斷提高,病人需要的不再單單是醫療上的照顧,而是希望心靈獲得慰藉,以達至「去者善終,留者善別」的理念。
香港大學衷心感謝李嘉誠基金會對專業論壇的支持及贊助。李嘉誠基金會一直推動奉獻文化,對本港、國家以至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發展貢獻良多。自二○○七年始,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八千二百萬港幣,聯同香港醫院管理局的配套資金,合作推出「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至今為本港近二萬名基層末期癌症病人提供跨專業一站式寧養臨床治療及身心關懷服務。
傳媒查詢歡迎聯絡:
-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高級執行助理蔡佩筠小姐 (電話:2831 5163 / 電郵:amychoi@hku.hk)
-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研究統籌譚奕君小姐 (電話:2831 5215 / 電郵: myjtam@hku.hk)
第十九屆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演講嘉賓及講題:
第一節﹕服務模式及典範 |
寧養病者離世後的首半年:喪親家屬的前瞻研究 |
安死樂生 - 五福臨門的社會政策 |
跨領域服務 - 北區醫院寧養模式 |
同心同行 - 以家為本的善別旅程 |
第二節﹕服務領域新趨勢 |
賦尊嚴的寧養紓緩服務 - 以社交媒體傳遞生死教育 |
人生回顧在寧養關懷 |
尋找心靈的淨土 - 佛教院侍關懷服務 |
麥子的安息與延繼 - 基督教的寧養事工 |
從基督的陪伴看生死 李嘉誠基金會網站:www.lksf.org 香港醫院管理局 - 「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網站:http://www21.ha.org.hk/sub/lks/tc/service.html 寧舍網站:www.hospicehome.hk |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致力為社工專業培訓優秀人才,更按社會需求為前線社工提供專題性的訓練課程,藉以加強社工在各項服務領域的專業知識及技巧,近年學系增辦有關「生死教育」、「善終關顧」及「喪親支援工作」課程予社工學生及業界同工,以增強社工對寧養服務的知識,迎接服務的新挑戰。
李嘉誠基金會「人間有情」寧養服務計劃
李嘉誠基金會早於1998年,在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立全國首家寧養院,開展「人間有情」全國寧養醫療服務計劃,免費為貧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鎮痛治療、心理輔導等。迄今,基金會捐助內地和香港共42間寧養院,已逾14萬名癌症病人受惠,每年服務二萬名病人。
2011年,「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啓動www.hospicehome.hk寧舍網站,集結科技、公益和社區觸覺的力量,讓大家的關懷祝福突破地點或時間限制,讓有心的香港人不論身在何方,都可以通過寧舍網站為病人和寧養醫護隊伍送上支持及鼓勵。
「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至今:
- 服務近二萬名基層癌症病人
- 服務總量逾三十萬人次
- 超過四萬二千人次接受家居護理服務
- 為病人及家人提供超過三萬三千節心理輔導
- 超過一千四百名兒童接受哀傷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