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香港大學3月3日遺體捐贈日
表揚遺體捐贈者無私奉獻 成就醫學發展 惠澤病患家人
2013年03月03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將今日(3月3日,星期日)定為遺體捐贈日並舉行活動,邀得資深傳媒人車淑梅、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梁卓偉教授等嘉賓出席,一同公開簽署捐贈承諾書。嘉賓與數十名醫學生一同喊口號:「跨越生命界限 成就醫學奇蹟」,以鼓勵更多人願意辭世後成為「大體老師」,為推動醫療教育及科研作出貢獻。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李心平教授擔任活動主禮嘉賓,他致辭時表示:「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大體老師』極為重要。學生們在解剖過程中,投入情感,用身體、心靈親身接觸、感受,並體會遺體的每個組織、細胞、肌肉及血管。過程就好像人與人接觸一樣,那並不是書本上硬生生的知識和數字,亦不是電腦化的圖像可以取而代之的。每位醫學生於學習解剖前,均要參與一個莊嚴的致敬儀式,以表達對『大體老師』的敬意,學生可從中反思生命的意義,並建立對病人的尊重。」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梁卓偉教授數年前已公開表示願意死後捐出他的遺體予醫學院作教學用途。梁教授指:「回想當醫學生的時候,我已從『大體老師』身上學曉不少人體的奧秘。時至今天在醫學院工作多年,更深切明白這良好學習模式的重要性。在政府服務的日子令我體會器官長期短缺以及殮葬地少的嚴重性,促使我決定死後先捐出所有適用的器官,再將遺體送給醫學院作解剖課,從而充當『大體老師』,延續教育學生的使命。」
資深傳媒人車淑梅亦大力推動遺體捐贈,她表示:「人在生命完結時亦能對社會有所貢獻,並能物盡其用,對我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一生中遺憾的是沒機會升讀大學,想不到現在我還有一個機會入大學,我想我那天必定會笑著離開。身為『準大體捐贈者』,我深感驕傲和滿足,希望這微小的貢獻能幫助醫療發展,為醫學生略盡綿力。」她希望本港的遺體捐贈計劃可參考台灣「大體捐贈」的模式,能夠廣為大眾所接受。
來自醫科、護理、藥劑、中醫和牙科的學生,均能透過真實的遺體,學習到解剖學。負責遺體捐贈計劃的解剖學系副教授陳立基醫生本身也是已登記的遺體捐贈者,他表示:「現時已於港大醫學院登記捐贈遺體的人數約有700人,但每年來自志願捐贈者的『大體老師』最多只有數具,供應量仍然遠低於需求。遺體捐贈對醫學生的培訓尤其重要,我們會接受捐贈器官後的遺體。」
登記捐贈遺體方法
捐贈者可填妥登記表格,並交回醫學院。志願捐贈者事前應與家人,特別是與近親商量,並且得到他們的同意。當捐贈者辭世後,其家人須通知醫學院。即使捐贈者未有登記,只要他生前表達此意願,又或是近親於捐贈者辭世後作此決定,亦可捐贈遺體。遺體在運送到港大醫學院後會於短期內使用,或會在防腐後保存較長時間,然後再用於醫療教育和研究。遺體通常於一至兩年後交予食物環境衞生署代為火化與安葬,捐贈者的近親亦可選擇取回骨灰及自行安置。
有關香港大學遺體捐贈計劃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解剖學系於1970年代正式開始接受遺體捐贈,近年隨著醫學教育和研究對遺體的需求大增,解剖學系遂加強推動「遺體捐贈計劃」,讓有意捐贈遺體的市民辭世後將遺體贈予醫學院作教學及醫學研究用途。
香港大學遺體捐贈計劃
查詢電話: 2819 9220
網頁: http://www.med.hku.hk/bdp/
如欲瀏覽新聞圖片,請登入以下網址:
http://www.med.hku.hk/v1/news-and-events/press-rel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