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全港首個精神健康網上電台「Radio-I-Care友心情」成效研究發布
八成受訪者透過節目提升對精神病的關注
2013年11月15日
根據醫院管理局2010年發表的「2010-2015年精神健康服務計劃」,估計香港患有精神病的人口高達100萬至180萬,然而精神病在我們的社會仍然是一個忌諱,受精神問題困擾者往往對尋求協助十分抗拒,到醫院管理局求診精神科的人數只有19萬。因此,推廣精神健康教育的工作非常迫切。
東華三院於2010年成立全港首個精神健康網上電台「Radio-I-Care友心情」,針對擔心被標籤的公眾的需要,為巿民提供最貼身和最全面的資訊。電台計劃新穎,突破了一般服務的形式局限,利用網上平台和媒體,發放全面的精神健康資訊。
研究結果
為了全面檢討「Radio-I-Care友心情」這網上平台的運作及服務,東華三院特別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進行了18個月的研究,訪問了大約1300人,在不同階段作調查、焦點小組討論或深入訪問,以查證「Radio-I-Care」的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在早期公眾調查中的492位受訪者,有6成認為互聯網是他們尋找精神健康資訊最常用的方法,其次是報紙 / 雜誌 (55.1%) 及電視 (32.3%)。而他們尋找精神健康資訊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對精神健康的知識,其次是協助家人或朋友,以及如何能預防患上精神健康問題及盡早預防病情惡化或尋求幫助 (詳細結果見表一)。
表一 :
尋找精神健康知識的原因 |
比率 |
提升對精神健康的知識 (如甚麼是精神病,如何預防相關問題等) |
60% |
協助家人或朋友 |
45.1% |
預防患上精神健康問題、盡早預防病情惡化或尋求幫助 |
43.7% |
在同一項研究的另一項公眾調查裡,287位受訪人士當中,6成半對抑鬱症最感興趣,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和焦慮症,分別約佔5成,由此可見抑鬱症是香港市民一個非常關注的精神健康問題(詳細結果見表二)。而受訪者最有興趣收聽或收看的節目,則以減壓及治療方法為主(詳細結果見表三)。
表二 :
受訪者最有興趣了解的精神症狀 |
比率 |
抑鬱症 |
65.1% |
精神分裂症 |
50.9% |
焦慮症 |
49.1% |
表三 :
受訪者最有興趣收聽或收看的節目 |
比率 |
放鬆和減輕壓力的方法 |
69.3% |
治療各種精神問題的方法 |
65.2% |
個案分享 : 如何從嚴重精神疾病中康復的親身經歷 |
58.2% |
此外,中期研究的焦點小組討論發現,42名受訪者中的9成均「非常同意」 或「同意」「Radio-I-Care友心情」電台提供的資訊是可靠的; 普遍受訪者亦同意該網站在設計及傳遞訊息等各方面均具專業水準。
在最後階段的研究中,有104位受訪者至少每月瀏覽「Radio-I-Care友心情」網站一次,並在4周內收聽/收看最少2個節目,當中超過8成受訪者因收聽過有關節目而增加了對精神疾病的認知,亦有近半受訪者分別增加了對社區資源的認識、減少了歧視,以及增強了尋求專業協助的意欲(詳細結果見表四) 。
表四 :
節目對受訪者的影響 |
比率 |
增加了對精神疾病的認知 |
85% |
對可用的相關社區資源增加了認識 |
61% |
減少了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 |
48% |
增強了尋求專業幫助的意欲 |
49% |
結論
這次研究報告中所得出的啓發是,以互聯網作精神健康推廣是一個新穎的手法,切合香港巿民在網上尋求健康知識的需要及習慣。「Radio-I-Care友心情」能有效地增加了大眾對精神病及相關社區資源的認知,並鼓勵有需要人士尋求協助。
精神困擾除了影響個人外,亦大大牽動整個家庭。許多時候,當個人受到認知或情緒的阻礙時,往往是家人主力協助病患者就診,照顧他們的康復。因此對於電台未來的發展方向,「Radio-I-Care友心情」可考慮以「照顧者」為本而提供援助; 例如,製作一些節目講解如何安排病者盡早求診等。此外,「Radio-I-Care友心情」在服務定位及製作節目方面,可考慮以年青群體作目標觀眾/聽眾,令普羅市民更早接觸相關的資訊,進一步提高服務的效益。「Radio-I-Care友心情」亦可以繼續革新網頁的功能及改善網頁的設計,令巿民更易使用和操作。
「及早辨識,盡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健康策略。「Radio-I-Care友心情」應繼續積極尋找資源,進一步為巿民 (尤其是精神病患者的家人) 提供網上教育與支援,為受困擾的人士提供精神健康的醫療諮詢服務,以減少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標籤。政府亦應作財政上的支援,以支持這類有意義並具成效的精神健康教育,讓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
傳媒查詢,請聯絡 :
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黃慧珊小姐 (電話:2859 7482/ 電郵:bernice.wong@tungwah.org.hk)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薛曉霞小姐 (電話:3917 1203 / 92678877 電郵: vansit@hku.hk)
東華三院簡介 (http://www.tungwah.org.hk/)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64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1個教育服務單位及180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簡介 (www.socsc.hku.hk)
社會科學學院於一九六七年五月成立,經過四十五年來的迅速發展,學院現已成為全球社會科學領域的領導者之一。根據2012/1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學排名,學院分別於亞洲及全球名列第一和三十。
學院設有五個學系和七所科研中心,提供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及協作平台。學院現正推行「社會創新」及「全球公民」兩大主要理念,讓學生可參與海外交流和到海外/本地機構實習,藉此提升學生面對全球挑戰的能力並讓他們作多元化的發展。本學院致力建設一個強大的科研平台,並於以下三個策略性研究領域中獲得國際認可:中國研究;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研究;社會與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學院的卓越成就獲得社会人士高度認同,學院成員的著作經常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同時亦承接多項公共政策的研究合同。本學院在促進知識交流方面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學院通過公開講座、 學術研討會、 專業工作坊、 媒體簡報、 學生實習計劃、 諮詢服務和研究院課程等,積極推廣海外及本地的學術交流。此外,本學院的教職員積極參與制定社會政策,為政府部門及其他公營機構擔任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