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中科院及復旦大學合作
發現能抑制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候選藥
防疫症蔓延有望
2014年01月29日
香港大學聯同中國科學院及復旦大學團隊,就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的抗病毒藥物研究取得突破性發展。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一種能抑制MERS-CoV的「抗病毒肽」,它透過影響MERS-CoV的表面釘 (Spike) 蛋白稈 (stalk) 區域,能抑制病毒進入細胞,阻止MERS-CoV感染細胞。是次研究結果今日(2014年1月29日)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研究啟示
MERS-CoV由2012年開始在中東一帶和其他地區引起一種類似沙士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並導致超過40%受感染的病人死亡和出現多宗爆發個案。其中有關其人傳人的案例報告,令國際關注它有機會在全球爆發大流行,故開發能有效抑制此冠狀病毒的藥物異常重要。而此研究發現的全新「抗病毒肽」有機會成為治療MERS的藥物,是研究治療MERS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研究方法及成果
香港大學研究團隊自沙士一疫後一直密切研究並監測不同的冠狀病毒,研究員早前在香港的蝙蝠身上發現了香港大學四型扁顱蝠冠状病毒(HKU4)及香港大學五型伏翼蝠冠状病毒(HKU5)。當MERS爆發時,研究員發現引起此症的冠狀病毒與HKU4及HKU5有密切關係。加上MERS-CoV與沙士病毒有相似之處,兩種病毒表面的蛋白質類同,研究員於是便利用沙士患者的康復期血清樣本進行抗體測試,結果發現沙士患者的血清樣本對 MERS-CoV有交叉反應。因此,研究員聯想到有效對治沙士病毒的「抗病毒肽」,可能對MERS-CoV同樣有效。
之後香港大學研究團隊聯同中國科學院及復旦大學的團隊一起研製針對MERS-CoV的全新「抗病毒肽」,並進行細胞測試,結果在細胞培養實驗中發現,「抗病毒肽」能有效阻止MERS-CoV感染細胞。由於要將「抗病毒肽」研製成藥並推出市面需時,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於是同時利用細胞培養實驗對其他市售藥物進行抗MERS-CoV測試,結果發現有兩種用於治療其他疾病的市售藥物(霉酚酸酯和β干扰素),對MERS-CoV同樣有顯著的抗病毒效果。下一步,研究團隊計劃在動物模型實驗和臨床試驗中測試此3種藥物的療效。
關於MERS-CoV
MERS-CoV(前稱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可以引起急性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病毒,與沙士病毒相類似。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有限資料顯示,MERS-CoV可能會經由緊密接觸而出現人傳人的情況,現時並未有針對性治療此病毒感染的方法。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統計顯示,自2012年4月至2014年的1月27日,全球共有180宗確診個案,當中有77人死亡。
研究團隊
是次研究由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任暨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霍英東基金教授 (傳染病學)袁國勇教授,中國科學院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張榮光教授,及復旦大學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姜世勃教授帶領的聯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成員還包括該系名譽副教授陳國雄博士及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