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集結資源 聯繫隱蔽人群 共同防止自殺
2014年09月10日
在2013年,香港每10萬人中約12.3人死於自殺。香港自殺率自2003年以來呈總體下降趨勢,但60歲以上老年人的自殺率相比其他年齡組別較高(2013年為每10萬人中約21.6),伴隨香港老齡化趨勢,挑戰更趨嚴峻。此外,15至24歲和25至39歲女性的自殺率比2012年略有上升,亦值得格外關注。
今天(9月10日)為一年一度的國際防止自殺日,今年的主題為「防止自殺 聯繫全世界」。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與「生命熱線」、「香港撒瑪利亞會」聯合舉辦新聞發布會,呼籲政策制定者與社會各界集結力量,制訂長遠戰略,共同致力於改善福祉、挽救生命。
孤立無依人士精神健康風險較高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指出,欠缺社會支援、處於孤立無依狀態的人士,其精神健康狀態通常會較差。以老年人為例,根據2011年的一項社區調查(HKPSSD),60歲以上的受訪長者中,約13%處於獨居狀態,其中又有約一半的長者日常較少與鄰居交流,這部分長者的生活滿意度相較其他長者顯著較低。再以青少年為例,根據中心近期所做一項關於12至29歲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精神健康的電話調查,受訪者中約1至3%在超過半年的時間裡面,大部分時候都呆在家裡,刻意迴避日常社交行為。相比起其他同輩們,這部分隱蔽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指標較差,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其境況值得關注。
新媒介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這份關於青少年的研究同時發現,這部分隱蔽青少年傾向通過即時訊息的方式與他人聯繫。當遭遇困難時,他們較少通過面對面的方式,而更傾向在網絡論壇與人交流心境。這時新媒介能否幫助他們聯繫到有效的社會支援就至關重要。中心的另一項研究則發現,不少人士有可能通過互聯網搜索行為接觸到新的自殺方法,並因此促成他們的自殺行為。該研究基於2008至2011年台灣的Google搜索數據,發現當週關於「燒炭自殺」的搜索量每上升10%,接著下星期的自殺率便會上升3.8%。
綜合這些研究,葉兆輝教授呼籲社會各界,尤其是政策制定者與媒介公司能意識到防止自殺工作的重要意義,制訂可持續的政策規範,通過新聞報導、互聯網等媒介協助有需要的人士及時獲取支援,避免接觸到鼓吹或渲染自殺的負面信息。他指出目前不少機構都已推出針對網絡的支援服務,希望未來可獲得更廣泛的使用。
多渠道推送支援服務
「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與「香港撒瑪利亞會」董事會主席Liz Chamberlain女士分別介紹了兩間機構如何通過不同的渠道提供情緒支援和防止自殺服務。「生命熱線」除提供熱線服務外,亦會為情緒受困擾或有自殺危機的長者提供定期探訪、電話慰問及節日探訪/活動。他們亦提供個案輔導、同路人互助小組、治療活動,與自殺者親友共同渡過哀傷。此外,他們亦為青少年提供生命教育服務,並為青少年的身邊人(朋輩、家長、教師等)提供全面培訓,讓他們成為生命守門員,預防青少年自殺。「香港撒瑪利亞會」則在電話熱線之外增設電郵服務,鼓勵偏好網絡溝通的人士積極求助; 並每月組織自殺者親屬支援小組聚會。
關於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自2002年創立以來,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CSRP)已經建立起其在國際防止自殺領域的影響力,並在近年將工作擴展到關注整體社會的福祉。CSRP相信通過實證研究可以優化實踐,並最終將有助於社會進步。
關於「生命熱線」
「生命熱線」致力向有自殺傾向、感到絶望及有情緒困擾人士提供益友及其他預防自殺的服務,使他們的情緒得以紓緩,從而積極面對人生。此外,我們希望提高公眾對自殺的認識,並尋求預防自殺的有效方法。服務包括24小時預防自殺熱線、預防長者自殺服務、自殺者親友支援服務、社區及生命教育。熱線:2382 0000。
關於「香港撒瑪利亞會」
撒瑪利亞會是一個非牟利、無宗教立場的團體。我們的24小時多種語言熱線電話服務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義務工作者提供,為情緒受困擾或有自殺傾向的人士提供情緒支援。我們服務本港社群的所有人士,不論其年齡、宗教信仰、種族、性別或性取向,我們均盡力提供協助。此外,我們亦提供「友陪電郵」求助服務及每月的自殺者親屬支援小組聚會。熱線:2896 0000; 「友陪電郵」: jo@samaritans.org.hk。
傳媒如有查詢,請聯絡︰
Mr. Rickey Yau 電話︰2831 5232 電郵︰csrp@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