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世衞合作中心主辦之「伊波拉」專題講座
2015年09月07日
香港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世衞合作中心),於今日(9月7日)舉辦了「伊波拉」專題講座,主講嘉賓為Dame Barbara Stocking。是次專題講座有約200名師生參與,當中包括港大校長馬斐森伉儷及多名來自醫療界別的領袖和學者。
世衞合作中心聯席總監、港大李嘉誠醫學院院長及公共衞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港大公共衞生學院一直走在研究新發傳染病的最前沿,我們期待與世衞通力合作,致力提高全球公眾健康以及控制和預防傳染病的工作。」同時,梁院長感謝Dame Barbara參與由本學院主辦的「流行病」在線課程之專題研討會。「流行病」為港大首個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第二屆課程定於本年九月十五日開始授課。
Dame Barbara曾擔任英國樂施會的總幹事達十三年之久(2001年至2013年);在這之前,Dame Barbara為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區域總監及其Modernisations Agency的創始人(1993-2001)。Dame Barbara現為英國劍橋大學美利愛得華學院(Murray Edwards College)院長。今年三月,Dame Barbara獲委任為世衞獨立專家小組主席,評核世衞在應對伊波拉疫情之表現,小組並於今年七月發表最後評核報告。
Dame Barbara於講座中分享了她在伊波拉病毒爆發期間,曾出訪伊波拉災情最為嚴重的國家(其中包括畿內亞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布拉柴維爾)的體驗:「這些貧困國家的衞生設施嚴重不足,政府對監控疫情爆發的工作也視若無睹。要有效控制疫情,必須要有肯承擔的政府、良好的領導、密切監控和跟進患者治療情況,以及改變社會大眾對個人衞生的固有行為等。」事實上,Dame Barbara警告,部份西非地區,尤其是在畿內亞,疫情危機還沒結束。世衞獨立調查小組所發表的最後評核報告之建議可分為三方面:(一)國際衞生條例;(二)世衞組織對公共衞生危機處理之應變機制及(三)世衞在國際公共衞生政策和人道主義系統的定位與統籌工作等。具體而言,專家小組建議設立預報機制,以便在突發的公共衞生事件中儘早發出警報;此外,專家小組也提議需要建立統一的整合方案,以便世衞在突發事件中妥善協調衞生體系和各種人道政策事宜。
關於「流行病」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
港大自加盟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共同創建的非牟利網上教育平台edX,一直積極籌備HKUx課程系列,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先驅。作為HKUx平台上首個創新課程,第一屆「流行病」於2014年9月授課;第二屆課程現正招生,並於今年9月15日開課。這個免費的在線課程旨在探討科學、預防及控制流行病。
在線課程「流行病」由港大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及八位國際知名的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專家主理。除了由港大頂尖的科學家授課,還有領先世界研究傳染病之資深學者,當中包括首位發現伊波拉病毒的Peter Piot教授和評核世衞表現的獨立專家小組主席Dame Barbara,他們會共同主理專題研討會。
關於世衞合作中心
世衞合作中心由世衞總幹事委任,於各大學學系、研究中心或政府部門,實行及支援有關醫療衞生的相關規劃。目前,80個會員國當中有700多所世衞合作中心,與世衞共同致力於護理、職業健康、傳染病、營養、精神健康、慢性疾病和醫療技術等領域的工作。
關於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在公共衞生教育及科研方面成就卓越,歷史悠久,並致力於改善人類健康。通過結合流行病學及大規模的研究室實驗,以及對非傳染病的疾病控制,學院對提昇本地乃至國際的公共衞生及醫療研究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港大公共衞生學院為頂尖科研中心,其研究範疇包括流行性感冒、傳染病及非傳染性之慢性疾病控制、控煙、改善空氣質素、心理腫瘤學、健康服務研究、行為科學、生命歷程流行病學、醫療經濟效益、醫療服務規劃及管理等,當中不少研究更獲本地、國內以至國際組織,如世界衞生組織認同,納入其公共衞生政策當中。
如欲瀏覽新聞圖片,請登入以下網址:
http://www.med.hku.hk/v1/news-and-events/press-rel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