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發現抗氧化物刺激肝癌細胞生長
2016年02月18日
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發現抗氧化物會刺激肝癌細胞生長,建議肝癌患者應避免服用高劑量的抗氧化物補充劑。有關發現同樣適用於部分與肝癌細胞代謝機制相近的癌症,包括大腸癌、肺癌等多種不同癌症。是次發現同時為治療癌症帶來新曙光,可研究透過阻止生產抗氧化物以抑制癌細胞生長。這項突破性發現已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
香港的肝癌現況
原發性肝癌是全球排行第五的癌症,每年有50萬名新確診的患者,當中有超過一半患者(55%)居住在香港及中國。由於香港有8%至10%的人口屬乙型肝炎帶菌者,而80%的肝癌病人來自乙型肝炎帶菌者,因此本港原發性肝癌發病率亦相當高,每年有超過1,400宗新症。肝癌是一種易復發、又難以用化療根治的癌症,死亡率高企,為香港第三大癌症殺手。
研究方法及結果
研究團隊利用動物作為肝癌的臨床前研究模型,發現體內積存大量活性氧化物(即自由基)會形成氧化壓力,而大量氧化壓力可以損害癌細胞,使其生長減慢。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如體內有癌細胞,身體會透過分子代謝機制磷酸戊糖途徑(簡稱PPP)製造更多抗氧化物(即抗氧化效果)。當體內的抗氧化物增加,氧化壓力因而下降,同時會刺激癌細胞生長。研究團隊更突破性地發現透過調節PPP產生的轉酮醇酶酵素,可令癌細胞更易遭受攻擊,從而加強藥物對肝癌治療的有效性。
研究意義
是次研究對肝癌的臨床治療有重大影響。首先,確認及分析肝癌代謝機制的特性,能夠更充分了解肝癌發病原因,同時有助設計治療方案。研究團隊認為日後治療癌症的新方向應針對產生抗氧化物的PPP,並對抑制抗氧化物的藥物進行更全面的研究。此外,研究希望令公眾關注服用高劑量抗氧化物補充劑可能影響癌症患者的健康。是次研究結果同時適用於部分與肝癌細胞代謝機制相近的癌症,包括大腸癌、直腸癌、膀胱癌、胃癌、卵巢癌、肺癌、腎細胞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
領導是次研究的香港大學肝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總監、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陸佑基金教授(病理學)吳呂愛蓮教授表示:「長遠來說,這次研究有助研發出可同時與化療使用,且更安全、有效的標靶治療方案,以治愈致命的肝癌,使癌症患者受惠。而肝癌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服用高劑量的抗氧化物補充劑未必對健康有益。」
研究團隊
是次研究由香港大學肝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總監、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陸佑基金教(病理學)吳呂愛蓮教授、病理學系助理教授黃澤蕾博士和病理學系博士生徐明婧小姐合作發表。
如欲瀏覽新聞圖片及簡報,請登入以下網址:
http://www.med.hku.hk/v1/news-and-events/press-rel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