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香港大學召開「 第 八 屆海洋污染與生態毒理學國際會議 」
深入了解海洋污染與海洋生態系統的變化
2016年06月21日
由香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舉辦的「第八屆海洋污染與生態毒理學國際會議」今天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行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太平紳士、聯合國PEMSEA執行董事Mr Stephen Adrian Ross、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教授,以及香港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梁美儀教授。
是次會議旨在討論和推進對地方、區域和全球海洋污染問題的認識,並展示污染檢測、污染效應診斷、污染控制,以及環境修復的最新技術、方法和政策。
本次會議共邀請了28 位世界著名的專家,他們將與來自 16 個國家的 200多名科學家、環境保護專家以及環境保護管理人員共同分享他們在該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希望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令海洋污染問題變得更易解決,並且有助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漁業資源能夠得到保護和持續發展。
由於氮、磷等大量營養不斷被排入近海水體,全球近海富營養化發生率持續增加,導致有害藻類水華(紅潮)和低溶氧水準的海洋「死亡區」形成。據聯合國統計,從2008至2016年,全球海洋「死亡區」的數量已經由400個增加至逾600個。 與此同時,由於沿海開發、過度捕撈和生物入侵導致的漏油事故、棲息地破壞等問題正威脅著我們的海洋。近期,由於人類活動引發的環境破壞,例如新興合成痕量污染物和內分泌干擾物的排放、不斷增加的微塑膠和塑膠碎片負荷、以及氣候變化驅動的極端條件等,都成為我們的關注焦點。據聯合國統計,包括澳洲大堡礁在內的全球75%珊瑚礁正受到來自地方性的污染或者氣候變化的威脅。本次會議將著重處理及探討這些迫切的問題。 以下是近期本地一個關於內分泌干擾物污染、監測和控制的例子。
本港例子
香港海洋保護區靠近城市化地區,無可避免地受到廢水排放和船舶防污劑的影響。因此,棲息在這些海洋保護區的海洋生物可能處於風險之中。 港大梁美儀教授帶領他的科研團隊發現,污水處理廠的出水至少含有12種常見的酚類內分泌干擾物,其中壬基酚、雙酚A和辛基酚具有雌激素效應,並且壬基酚和雙酚A 是占絕對主導地位的內分泌干擾物[1]。 石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出水稀釋10倍後,仍可以顯著增加青鱂魚的死亡率和減少其孵化率[1]。 鶴咀海洋保護區海水中的壬基酚和雙酚A濃度分別波動在91.7-473.9和14.1-206.5納克/升之間, 並且夏季其濃度比冬季更高[2]。 從該保護區採集的海洋生物中普遍可以發現壬基酚和雙酚A,因此暴露的生態風險很高。例如,紫海膽的組織中分別含有788和306納克/克幹重的壬基酚和雙酚A[2]。 含有雌激素類內分泌干擾物的海水可以上調青鱂魚幼魚芳香化酶基因,意味著可能引發青鱂魚從雄性到雌性的性別轉換[2]。
最近,梁美儀教授的科研團隊進一步與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何樹良教授(梁顯利基金教授 (腦神經科))合作,開發了一種綜合方法來全面評估海洋環境中內分泌干擾物的生態風險 [3]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他們測定了香港4個不同海洋保護區環境和生物樣品中8種常見內分泌干擾物的濃度,而貽貝和半透膜裝置則被用來研究內分泌干擾物的累積程度。 他們開發出一種新的基於人類細胞的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來評估海水和沉積物樣品的雌激素活性。 這種集成方法可以有效地通過研究內分泌干擾物濃度和生物效應來評估其生態風險,並証明在鶴咀海岸保護區的海洋環境中內分泌干擾物的生態風險相對其它三個海岸公園較為高。
研究小組還發現,污水的二級生物處理可以去除高達 75 %的壬基酚和雙酚 A ,但初級處理無法去除壬基酚,對雙酚 A 的去除率也僅為 48 % [1] 。 為了控制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的釋放,有必要更新香港的污水處理設施。
參考 文獻 :
[1] Xu, E.G.B., Liu, S., Ying, G.G., Zheng, G.J.S., Lee, J.H.W., Leung, K.M.Y.* (2014). The occurrence and ecological risks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in sewage effluents from three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and in natural seawater from a marine reserve of Hong Kong.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85: 352-362.
[2] Xu, E.G.B., Morton, B., Lee, J.H.W., Leung, K.M.Y.* (2015). Environmental fate and ecological risks of nonylphenols and bisphenol A in the Cape D’Aguilar Marine Reserve, Hong Kong.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91: 128-138.
[3] Xu, E.G.B., Ho, P.W.L., Tse, Z., Ho, S.L., Leung, K.M.Y.* (2016). Revealing ecological risks of priority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in four marine protected areas in Hong Kong through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15: 103-112.
會議 的科學主題 :
日期 |
特邀 報告及演講 |
主題講座 |
2016 年
|
• 沉積物品質問題 • 沉積物修復 • 魚類毒理學研究進展 • 新興污染物問題 • 濕地的酚類內分泌干擾物 |
•氣候變化和污染對海洋生物的 •環境教育 •環境變化和有害藻類水華的關係 •有害藻類水華的自動生物感應器 |
2016 年
|
• 美國的貽貝監測計畫 • 微塑膠和多重壓力問題 • 生態 毒理學研究的模式生物 • 關於毒理機制研究的創新技術 •香港污水處理廠的藥物和個人護理品 • 新興污染物問題 |
• 多重壓力 • 海洋生態毒理學最新進展 • 澳洲大堡礁的污染威脅及管理 • 納米顆粒的生態毒理學 • 中國渤海灣和黃海的污染 • 關注新興化學污染物 |
2016 年
|
• 阻燃劑 的生態毒理學 |
• 化學品影響評價 • 化學品危害評估 • 可持續的海水養殖業 • 中國渤海的缺氧問題 • 海洋生物的分子毒理學 • 海洋酸化 |
2016 年
|
• 牡蠣養殖和污染 • 汞的生態風險評估毒性參考值 • 海洋酸化 • 環境修復和管理 • 環境對珊瑚的影響 |
• 變化世界中的評估及管理壓力 • 如何建立一個成功的學術生涯? |
如欲索取活動流程資料, 請瀏覽 : HTTP://www.biosch.hku.hk/icmpe8/programme.html
獲取更多會議資料,請瀏覽 : HTTP://www.biosch.hku.hk/icmpe8/ .
傳媒查詢:
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梁菁栘小姐 (電話: 2857 8555 / 9022 7446/電郵: rhea.leung@hku.hk)
港大生命科學學院廖寶燕小姐 (電話: 2299 0803/ 電郵: epyliu@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