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代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發稿) 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2016記者招待會
2016年11月01日
近年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晚期病患長者人數不斷攀升,公眾對社區晚期病人護理服務的需求亦日漸增加。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的「賽馬會安寧頌」計劃自2016年1月啟動後,香港大學隨即進行一個分為三個階段的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
首階段的調查在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協助下已經於2016年1月至3月順利進行。這個社區調查的目的在於通過三次分階段有系統的調查,追蹤香港社區對於安寧照顧的認識、態度及取向的轉變,並為「賽馬會安寧頌」計劃作持續性評估。是次調查通過全港的隨機抽樣電話調查,成功訪問了1,600位18 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回應率為六成二(62%)。
馬會多年來積極應對人口急速老化帶來的挑戰,「長者安老」亦是馬會的三大策略範疇之一。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表示:「馬會希望透過『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增加市民對社區安寧照顧服務的認識及了解,讓他們在充份知情下作出合適的臨終護理選擇,從容面對善別善終。」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總監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周燕雯博士發佈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雖然醫院是最多受訪市民認為適合提供安寧照顧的地方,但仍分別有七成二(72%)市民認為應該在安老院舍或社福機構中提供安寧照顧服務,而認為應該在家中提供服務的有五成四(54%)。
八成二(82%)受訪市民表示支持在家附近興建安寧照顧設施,不反對鄰居選擇在家中接受安寧照顧有七成六(76%),有高達六成市民不反對鄰居在家中被照顧直至離世;談到個人,過半數受訪市民期望在家中接受安寧照顧,約四分一更希望在家中離世。
調查除了反映社區安寧照顧的重要性外,亦顯示安寧照顧與社會心理照顧密不可分的關係。受訪人士指出的安寧照顧元素中,四成五(45%)與社會心理照顧有關,包括心理輔導/ 支援及心靈照顧;而且當被問及步入生命中最後六個月,有甚麼事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及必須做,受訪市民最常提出的均與家人/朋友的連繫有關。是次調查還反映對大部分受訪者來說,自主權和家庭溝通均於安寧照顧決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八成四(84%)受訪者認為應該由自己決定安寧照顧的安排,而非由醫生、家人或其他人決定;超過七成的被訪者更表示,在決定接受安寧照顧及選擇離世地方前,會先與家人討論。
周燕雯博士表示結果與「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的方向一致,社區安寧照顧是晚期病人護理服務的重要一環,計劃團隊將就調查所得,設計合適的社區安寧照顧培訓和公眾教育。「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將本著「社區家庭為本,心理社交為基,溝通計劃為道」的精神,透過五個社區安寧照顧模式,實踐「在社區提供照顧、由社區提供照顧」,致力提升晚期病人及家人的生活質素和提供「身、心、社、靈」全人照顧,並預設安寧照顧計劃,促進晚期病人及家人的溝通。這些社區安寧照顧模式將為香港未來的社區安寧照顧訂下發展藍本。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總監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陳麗雲教授則認為,調查結果和政府的研究結果及項目的社區安寧照顧服務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調查結果除了有助計劃團隊設計合適的社區安寧照顧培訓和公眾教育外,亦反映了五項創新服務模式在社區安寧照顧服務上的影響力。
參與「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的聖雅各福群會,其下所推行的「安‧好」居家寧養服務代表鄒穎詩女士、義工溫先生(Simon)及服務使用者的家屬黃小姐亦分享了接受服務的經驗和體會。他們均表示「賽馬會安寧頌」計劃提供了完善的在家安寧照顧服務,使服務使用者在臨終期間於社區得到妥善的照顧,亦同時令市民大眾更容易接受在家寧養。
傳媒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范溢雄先生 (電話:39171204 / 97010777 /電郵:yhfan@hku.hk)
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梁菁栘小姐(電話:28578555 / 90227446 /電郵:rhea.leung@hku.hk)
「賽馬會安寧頌」簡介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晚期病患長者人數不斷攀升,公眾對社區晚期病人護理服務的需求亦日漸增加。為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5年撥款一億三千一百萬港元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協助改善社區晚期護理服務的質素,以及為相關服務的專業人員提供培訓,並舉辦公眾教育活動。
「賽馬會安寧頌」結合跨界別力量,透過不同服務模式聯繫社區及醫療系統,強化現有臨終護理服務。計劃會在社區試行五項創新服務模式,為晚期病患長者提供全面的支援,讓他們可以在充份知情下作出合適的臨終護理選擇,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計劃合作夥伴包括: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香港老年學會、基督教靈實協會、香港復康會、聖雅各福群會,及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詳情請瀏覽 http://www.JCEC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