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第五屆跨境安老服務研討會
數碼時代中的跨境安老服務
2016年12月10日
第五屆跨境安老服務研討會已於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下午在香港大學舉行。研討會由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耆年護理中心、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香港復康會、伸手助人協會、香港老年學會及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合辦,超過一百名業界代表及相關持份者出席活動。是次研討會以「數碼時代中的跨境安老服務」為主題,透過討論及分享跨境安老服務在數碼時代中的機遇和挑戰,探討跨境安老服務能帶予本港長者的選擇,同時促請香港政府及業界考慮對跨境安老服務提供支援,使長者能盡快受惠。
研討會邀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譚贛蘭女士作主題演講,闡述了政府以尊重不同長者的意願為原則開展跨境安老相關工作的情況。譚女士重點講解了政府向提跨境長者提供老齡津貼的具體操作標準和實施情況,以及「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的最新情況。譚女士同時指出其對跨境養老院舍服務和醫療配套實施等問題的關切,盼各持份者繼續提供意見,共同努力。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事務副院長陳志權醫生就香港政府長者醫療券及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點計劃進行全面介紹,講述了醫療券所適用的診療中心或醫技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陳醫生引述了該計劃在2016年1至10月期間的統計數據,包括共有2,033人次使用醫療劵,平均每人門診費用約417元人民幣,內科、中醫科和眼科接待病人數目在所有科室中排名前三,並指出了目前醫療劵尚未能適用於手術治療的局限。陳醫生希望數碼技術能夠在病情監控和遠程醫療方面繼續發展,為病人提供更多便利。
香港社工及福利工作人員工會主席鄧家彪先生分享了香港工會聯合會在內地港人長者服務中的經驗。鄧先生回顧了該機構內地中心服務內地港人長者的情況,包括護送無依無靠的長者返港,協助長者申領「廣東計劃」,以及幫助長者爭取在內地城市享受乘車優惠等。鄧先生把港人長者在內地生活的需求總結為緊急支援,醫療護理、福利津貼和社交互助四個方面。
作為跨境養老計劃的營運機構之一的代表,伸手助人協會的總幹事陸寶珠女士探討了協會內地院舍應用資訊科技的趨勢以及資訊科技對服務變革的推動作用,並分析了目前資訊科技應用在院舍服務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對未來的展望。另一位跨境養老計劃的營運機構香港復康會高級經理周惠萍女士闡述了資訊科技對跨境養老院服務的重要性,並詳細介紹院舍在資訊科技方面的應用情況及成果,包括開展長者智能手機學習小組,增加長者與親友接觸,幫助長者在網絡上自主地掌握資訊及娛樂等活動。復康會會繼續探討未來深圳與香港之間利用視像醫療診症的可能性,展望公私營醫療合作下醫療病歷互聯試驗計劃的開展,以及更多電子科技復康產品在跨境養老服務中的應用。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行政總裁邱浩波先生介紹了服務社在跨境及國際服務方面具代表性的工作,包括跨境學童、家庭及準移民方面的項目,以及其作為唯一代理機構所開展的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和廣東計劃。他又分享機構為長者進行「一對一」簡介會、監管回粵閩養老的綜援長者個案、協助完成每年覆核手續、作為個案事務上的聯絡橋樑、回應查詢、提供適切的資訊和協助、處理特殊個案及協助殮葬津貼的申請等工作。目前處理的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累積個案達約8,000宗,廣東計劃累積個案近19,000宗。另外,邱先生還分析了港人移居廣東省養老要面對的問題,包括對社會福利計劃的認識不足、當面對健康狀況轉變時的醫療和照顧負擔、社會服務不完善及生活成本上漲等。
研討會上亦設有公開論壇,由香港復康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郭鍵勳博士擔任主持,多位參加者積極提問,與嘉賓深入討論了多個相關議題,包括目前資訊技術在醫療服務自動化方面的運用、跨境醫療所面臨的數據傳輸和數據保護方面的問題、針對跨境養老需求的電子產品開發,以及政府與電訊營運商和非營利組織之間的溝通合作問題。
最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及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為研討會作出總結,感謝各講者在大會主題上提供多項寶貴觀點與建議,認為人口老齡化和科技發展是未來香港社會發展的雙頭馬車,全社會都要關注如何縮小數碼鴻溝(長者在數碼時代更容易經驗社會疏離),讓數碼更加人性化地在跨境養老服務的未來發展上起積極的作用。
傳媒查詢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行政主任麥施樺小姐
電話:(852) 2831 5182
電郵:evamak@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