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兩位教授獲頒2019 IEEE院士。來自計算機科學系的俞益洲教授獲頒IEEE院士並肯定其對 「幾何和基於圖像建模的貢獻」 ; 另一位獲頒院士的姜立軍博士來自電子及電機工程系,獲表揚其對 「寬帶計算電磁方法的貢獻」。
俞教授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方向的傑出研究人員,他的工作在學術界和電影視覺效果行業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總共撰寫了12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60多篇論文發表在頂級出版渠道,包括發表在ACM SIGGRAPH/TOG的28篇論文和IEEE頂級會議和期刊(如IEEE TPAMI和IEEE CVPR)的27篇論文。他共同發明的創新技術(如基於圖像的建模和幾何引導的流體模擬)已經被電影視覺效果行業廣泛採用。
俞教授在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的子領域,包括基於圖像的建模和梯度域幾何建模,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是第一個研究一種基於圖像的外觀建模方法的人,該方法使用一組稀疏的照片同時對整個真實場景進行建模,以便在新的照明條件下生成場景的真實感渲染。他在1998年和1999年發表的3篇相關論文在過去20年間被引用超過1400次,被認為是這一領域的經典論文。這些論文中的方法已經廣為多部電影所採用,包括《The Matrix》(廿二世紀殺人網絡)、《Mission: Impossible II》(職業特工隊II) 和《Deep Blue Sea》(水深火熱)。
俞教授也是第一批研究梯度域幾何建模的研究人員之一。他共同撰寫的2004年SIGGRAPH論文在過去的14年裏被引用了600多次。這篇論文提出了一種原創的基於梯度場的物體建模和編輯技術。這一工作在學術界掀起了梯度域物體建模和編輯的研究浪潮。
另一位獲頒院士的姜博士在大規模異構電磁建模,VLSI和封裝的EMC / EMI以及多物理場表徵方法方面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他是寬帶快速多極演算法和低頻積分方程式的先驅,亦是解決電磁分析中線性/非線性,顯式/測量和確定性/隨機性質的實際異質性的掀頭研究者。他的團隊在間斷Galerkin時域方法,寬帶積分方程方法,PEEC開發,微波OAM和非線性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創新研究成果得到業界和學術機構廣泛採用或參考。他的研究成果對IEEE EMC,AP和MTT技術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亦與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有著廣泛的研究合作項目。
他在香港大學電磁學與光學研究實驗室團隊獲得了20多個地區和國際獎項,包括最佳會議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海報獎,青年科學家獎,技術成就獎等。他的大部分博士生畢業時都有獲獎榮譽。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院長趙汝恒教授對兩位學者獲院士銜感到欣喜,他說: 「恭喜俞教授及姜博士獲頒IEEE院士,這個榮譽相等於工程界的奧斯卡,獲封為院士是一個極大的鼓勵,亦是對他們研究成果的一個肯定。我們期望他們的研究成果能造福社群。」
IEEE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專業機構,以促進人類科技發展為目標。IEEE理事會授予在IEEE各界別具有傑出成就的人士為院士等級。IEEE院士是最高的會員級別,亦是科技界中公認的榮譽和事業成就。每年獲頒院士的人數不會超過其可投票院士人數的0.1%。IEEE目前在160個國家共有超過40萬會員。
傳媒查詢:
工程學院
李美珊小姐 (電話:3917 8519; 電郵:leecelia@hku.hk) 或
曾寶怡小姐 (電話:3917 1924; 電郵:bonniepy@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