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港大)有份參與的一項國際研究發現,倘若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全球平均海平面至2100年將上升超過1米,在2300年甚至上升超過5米。研究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主導,與港大、愛爾蘭梅努斯大學、英國杜倫大學、美國羅文大學及塔夫茨大學,以及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研究員合作研究,結果最近在學術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發表。
研究在從事海平面變化研究的專家資料庫中,客觀地選出發表研究著作最活躍的專家,綜合超過一百位專家學者就兩種氣候情景下,全球平均海平面變化作出的估算。由於海平面上升的預測涉及很多不確定因素,例如冰川和冰帽融化、灌溉用水等,不同的估算模型對將來海平面上升會得出截然不同的預測。透過調查領域中的專家先導者,研究得以基於廣濶可靠的基礎,就未來海平面上升的幅度範圍作出估算。
其中一個氣候情景,是將氣候暖化的幅度限制在比前工業時期水平高2ºC。在此情況下,專家預測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約0.5 米,到2300年將上升0.5至2米。另一個氣候情景,在高排放量及暖化提升4.5ºC的情況下,專家預測的增幅較大,至2100年上升0.6至1.3米,到2300年則會上升1.7至5.6米。這些預測值,均超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委員會)的估算。委員會在2007年及2014年的評估報告中,提高了有關海平面上升的預測約60%。2019年,委員會根據冰蓋不穩定性的數據及海平面上升速度快於預期的事實,在其《氣候變遷下的海洋與冰凍圈特別報告》》中再次提高預測數字。然而,對於許多海平面專家來説,委員會的最新預測依然十分保守。
主導研究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境學院Benjamin Horton教授指出,更確切地預測海平面上升幅度及對其不確定性的了解,至關重要,有助作出明智的減災決策和應變方案。Horton 教授表示:「決策者可能會對不同來源的全球平均海平面預測結果感到混淆,甚至影響他們的決策。我們以調查和訪問專家,代替建構物理模型,從而得出預測結果。研究結果,反映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以及各國須採取即時行動以保護下一代的未來的迫切性。」
波茨坦研究所地球系統分析主任Stefan Rahmstorf教授指出:「19世紀末以來海平面僅上升0.2米,已為沿岸帶來經常的水浸及嚴重風暴等不少問題,隨著越來越多主要的冰蓋融化,我們無可避免要承擔海平面以數米計上升的風險,甚至可能被迫要放棄主要的沿海城市。」
港大地球科學學系助理教授Nicole Khan博士認爲,香港作為其中一個主要沿海城市,很可能會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她指出:「香港和大灣區有相當的人口和基建設施,位處於脆弱的香港低窪地帶,如果達不到排放目標,將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沿岸地區水浸的影響。」Khan 博士在今次研究負責挑選和聯絡專家,並設計調查項目。
受訪專家在回答開放性提問時,指出格陵蘭和南極冰蓋是最大不確定性的來源。那裏的冰蓋是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的重要指標。然而,衛星測量結果顯示,冰蓋正在加速融化。專家亦同時指出,若能成功減少排放量,則可限制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和影響。
羅文大學助理教授Andra Garner博士指出:「雖然海平面預期在未來會繼續上升,但根據專家預測,低排放量和高排放量對海平面的影響有明顯差異,這為未來帶來希望,能提供強大動力促使各方採取即時行動,以防止海平面上升引致更嚴重的影響。」
傳媒查詢,請聯絡外務主任劉雪晶(電話:3917 7897; 電郵:nauslau3@hku.hk)或Nicole Khan 博士(電郵:nskhan@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