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鑑識保育實驗室揭示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系統過於空泛
過千野生物種經合法途徑交易卻無法追蹤導致尋常品種被過度採捕
2021年02月21日
受人為因素影響,全球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幅度下降,其中以非法及不可持續的野生動物貿易為首要元兇。雖然目前大部分的野生動物貿易皆為合法,但由於數量龐大,讓一些不法商人有機會借合法之名作非法貿易,把一些由非法渠道進行買賣得來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混入其中。
港大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及鑑識保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分析了由1997年至2016年間的全球合法野生動物貿易數據,發現全球每年平均貿易額高達2,200億美元。此貿易額接近茶葉、咖啡及香料貿易總數的兩倍,更遠遠超越每年走私野生動物的平均估值(約70 - 230億美元)。
空泛代碼助長非法貿易
現時,全球合法貿易商品均以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系統(Harmonized System Code system)來分類及編定代碼,其中以海鮮、傢俬及時裝所佔的商品貿易量最為龐大。 此研究發現,許多所謂合法的野生貿易未經妥善審查,34%的貿易以空泛的代碼被記錄,只顯示其評税分級而沒有提供產品的明細。研究團隊建議應提高代碼系統的透明度,以提高追溯性,從而協助監控非法貿易。研究報告已於科學期刊《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刊登。
全球合法野生動物貿易中,海鮮佔絕大部分(約82%),其中以美國、中國和日本為主要貿易國。如撇除海鮮貿易的數據,香港便是全球首要的野生動物貿易樞紐,當中尤以時裝(皮草)和中藥類別為主,而九成進口香港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均會被轉口至其他國家。這反映了香港雖為彈丸之地,卻是全球野生動物貿易的重要轉口港,擔當關鍵的角色;另外,泰國和越南亦是野生動物或其產品的重要轉口地,位列全球「加工野生動物產品」出口地的首五名。研究團隊認為,各國應將監管野生動物的資源(包括資金、人力、培訓、設備等)投放在這些重要的貿易轉口港,這樣將為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帶來最大的效益。
這項研究由港大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及鑑識保育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Astrid ANDERSSON主導,研究團隊採用了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資料庫 (UN Comtrade)的官方國際數據,分析了全球貿易的數字,找到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系統的盲點。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系統包含5,300種全球不同商品的代碼,由於這系統的設計主要以評税作為目標,而非用作追蹤單一物種的商品,加上單一代碼可囊括過千物種,涉及範圍太廣,對於追查個別物種的貿易造成困難。
濫用代碼 分類無效
因此,雖然瀕危物種的貿易可通過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CITES)追查(見附錄一),而公約管制超過35,000種合法的瀕危絕種動物的貿易,但仍然有數以千計的貿易幾乎無追溯性,當中包括多種爬蟲類、鳥類和魚類。研究團隊發現這些物種在主要市場上佔龐大的銷售量,但其貿易卻以空泛的代碼記錄,產品描述亦過於簡單,而且個別代碼和描述更被濫用。比方說,CITES的貿易記錄中並不包括多種鳴鳥、魚類、木材和植物物種,這些不被仔細記錄的物種經常被列作「寵物」、「家具」或「中藥」,而這些類別經常落入過於空泛的商品代碼中。
以「活體爬蟲類」的代碼為例,這單單一個代碼就包含了多達10,000種蛇類、蜥蜴、龜類及鱷魚物種,而當中只有約10%被CITES存檔。在寵物類別中,95%被標籤為觀賞魚、其他鳥類或其他爬蟲類,而無法得知其實際品種的資料。此外,CITES將魚類分成162種,而竟有過千種魚被列入「觀賞魚」一類中。
極危鳥類黃冠鵯,因其優美的聲線成為寵物市場上的熱門品種,正正因為如此運作的野生動物貿易而被推上絕種的邊緣。即使是十分普遍的鳥類鵲鴝,同樣在野生動物市場上炙手可熱,卻在沒有足夠的監察下,有可能面臨品種數目嚴重下降的危機。
雖然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系統在設計上存有漏洞,但它是目前為止唯一能追蹤國際非瀕危野生動物合法貿易的方法。參與此研究的學者提議對系統改良,以幫助各界追查野生動物貿易。
博士研究生及主要研究人員Astrid Andersson 強調,「我們的研究揭示了目前追蹤野生動物貿易系統的毛病,並詳細闡述如何能改善此系統,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踏出了第一步。這項研究指出應被針對加強執法的重要轉口國家及地區,以及設立針對個別物種商品代碼系統的必要性。 」
當前廣泛使用貿易代碼的透明度低,對監控野生動物貿易造成障礙,同時阻礙執法,更造成不同形式對受保護動物的錯誤標籤,包括受保護品種的秘密貿易、品種虛報及虛報貿易量等等。
港大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高級講師及鑑識保育實驗室主任Caroline DINGLE博士表示:「不可持續的野生動物貿易會為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帶來嚴重的威脅。儘管絕大部分的野生動物貿易皆為合法,但其規模之大,加上我們目前並未能好好監察和控制其貿易程度,有可能導致過度開採。我們應建立合適的制度和系統來監察合法的野生動物貿易,以免導致生物多樣性進一步下降。我們亦應適時根據這些貿易的未來趨勢和發展來調整這些系統。」
附錄一:關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https://cites.org
“CITES and beyond: illuminating 20 years of global, legal wildlife trade”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1989421000056
圖片下載及說明:https://www.scifac.hku.hk/press
傳媒如有查詢,請聯絡港大理學院外務主任杜之樺(電話: 3917 4948 ; 電郵: caseyto@hku.hk)或助理傳訊總監陳詩迪(電話: 3917 5286; 電郵: cindycst@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