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近年發展迅速,其巨大潛力可能會令法律實務產生革命性的改變。人工智能可從過往的司法裁決中發掘新知,預測類似案件的結果。刑事司法制度中,量刑是重要的一環。如何用人工智能為量刑提供參考信息、如何讓人工智能幫助公眾獲取和使用量刑資料,都是廣受關注的課題。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高志明教授和法律學院張善喻教授率領研究團隊,研發出「港大人工智能律師」的第一階段模型,即人工智能輔助估算量刑程式。本程式旨在估算香港販運危險藥物的量刑。
該量刑估算程式涵蓋8種常用的危險藥物。程式用戶只需回答四條簡單的問題,程式便可以獲取相關資料,從而估算出監禁刑期,並解釋各個選定的特徵對整個刑期的估算有何影響。程式還有另一實用功能,可針對用戶描述的案情,提供最密切相關的法院案例的連結。
研究團隊於2021年5月18日(星期二)舉辦了工作坊,介紹「港大人工智能律師」的背景並示範如何使用量刑估算程式。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陳文浩先生亦分享了他所在的服務機構如何從此程式中受惠。
量刑估算程式是律師、社工和教師等專業人士的實用工具,能幫助他們更快捷地獲得販毒的量刑資料,減少研究時間和成本。程式亦可幫助公眾了解觸犯販毒罪可能引致的法律後果。
量刑估算程式開創性地結合了法律領域知識和人工智能技術。機器能夠透過訓練掌握兩類知識以估算刑期。第一類知識為法律領域知識,包括法律原則、量刑指引、邏輯步驟以及法官在量刑時通常考慮的重要因素。例如,法官會根據案件中的毒品種類和重量首先決定量刑的起點,然後再考慮各種加刑和減刑因素來調整刑期。法律專家訓練機器學會領域知識。第二類知識是從以往的判決中獲得的量化數據。計算機科學專家利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訓練機器,使其具有智慧去讀取和理解以往法院的判決。通過參考3,000多個法院判案書,機器可以記住並理解與以往案例相關的量刑邏輯。當要對某個案件進行估算時,機器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得出有關量化要素的統計規則。例如,當案件具備如跨境販毒一類的加刑因素時,程式就會估算出額外的監禁月數。
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研究團隊將在下一階段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其他法律領域上,包括研發有關人身傷害賠償的估算程式。
販毒罪量刑估算程式的網址是:https://clic.org.hk/app/sentencingpredictor。
香港大學法律與科技研究中心簡介
法律與科技研究中心成立於2001年,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和計算機科學系聯合創辦。本中心在資訊科技與法律的跨學科領域為大衆提供服務,並推進對資訊科技與法律關係的研究。它力圖透過知識交流和公眾參與,將研究成果和法律知識轉化為行動,以對法律界、政府和大眾產生積極的影響。詳情請瀏覽本中心網站:https://www.lawtech.hk/。
傳媒查詢: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陳文芊小姐 (電話:3917 4727; 電郵:mcgrace@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