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葉嘉評論施政報告有關香港在大灣區發展的建議。
有關2021年施政報告的評論
我們非常歡迎行政長官發佈2021年施政報告,因為這對於此時此刻正處於關鍵時刻和準備疫情後再出發的香港尤其重要。施政報告涵蓋的內容既十分全面,又精准聚焦過去幾年來一系列新形勢、新變化下香港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爲推動香港擺脫困境、把握機遇和轉型發展提供了策略和政策方案。
我們於1980年代初便開始研究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城市規劃和經濟發展,近年來尤其關注自2010年代開始的香港與珠三角經濟合作模式的急劇變化和轉型,探索智慧科技如何促進更加高效的區域協同發展。近年珠三角的城市迅速發展和轉型,充分利用2019 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所提供的機遇。但反觀香港,停滯不前,現在追落後,未爲晚也。
第一,香港與珠三角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有很好的機遇和但也有很多挑戰。機遇在於香港與珠三角在創新價值鏈上的功能互補,例如香港具有國際前沿的基礎研究實力和高科技專業人才,深圳具有良好的技術轉移轉化能力,東莞形成了較爲完善的工業生産體系,廣州則是面向國內市場的流通和貿易門戶。挑戰在於創新要素跨境流動不暢、資訊不對稱以及研發能力和市場需求之間的不匹配。我們最近剛完成與商學院陶志剛教授和地理系林初昇教授的《尋找香港與大灣區的新經濟合作模式》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在東莞和深圳展開的智慧科技和生物醫藥高科技製造業的調研,發現港珠之間的知識、科技流動仍然高度依賴於跨境企業的內部組織聯繫,而缺乏有組織的跨境科的研聯繫。珠三角內資企業普遍表示難以接觸到香港的科技成果和相關信息。因此,爲方便和加强大灣區內地廠商到香港去認識和深入瞭解我们的科技成果和促進內地學者和科研人員到香港做合作研究, 我們應該利用高新科技提供網上即時商務簽證、在出入境口岸加建《大灣區科技商貿專用櫃檯和通道》,加快建設粵港澳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第二,香港生産性服務業與珠三角産業升級需求之間的脫節。香港以服務經濟爲主導的産業結構,决定其經濟競爭力主要是生產性服務業。珠三角2005年以來開始新一輪的産業轉型,集中發展高新科技和價值鏈高的産業,例如研發、營銷和市場等産業的提升,與香港生産性服務業的競爭加劇。因此,香港生産性服務業需要緊扣珠三角産業升級的需求,保持其競爭優勢,以實現港珠兩地的可持續協同發展。然而,我們的調研發現,儘管珠三角港資高新科技製造企業仍然傾向於使用香港生産性服務業,尤其是金融和貿易服務,但是內資和其他外資高新科技製造企業開始减少使用香港的生産性服務業。究其原因,主要為:(1)2018年以來深圳和廣州生産性服務業的質量和能力有顯著的提升,尤其是應對國際業務的水平和更高的性價比;(2)2019年香港社會運動的負面影響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兩地的“封關”阻斷了商業往來。因此,我們要鞏固提升“一國兩制”下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儘快“通關”以恢復大灣區的跨境商業往來以及重建香港的聲望。
葉嘉安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
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