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遙感和園境建築學者首揭示
過去35年全球森林與城鎮交界域面積劇增導致山火風險急升
2024年03月21日
山火為全球社會、經濟和生態系統帶來複雜的挑戰,對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構成負面影響,造成空氣污染和財政負擔增加等問題。
森林與城鎮的交界區域(Wildland-Urban Interface,以下簡稱WUI),即荒野與人類開發土地之間的過渡區域,尤其容易受到山火威脅,加上易燃植被和氣溫上升及頻繁熱浪等氣候變化的影響,風險因而進一步加劇,減輕山火風險已成為世界迫切關注的重要議題。
WUI區域容易受山火侵襲乃廣為人知,但社會對WUI的時空分佈特徵以及全球山火風險的理解仍然相對有限。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的團隊聯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耶魯大學、猶他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顯示過去35年(1985-2020),全球森林與城鎮交界域(WUI)的面積急劇擴增。
研究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永續》上發表。研究提供了位置明確的WUI時間序列地圖,並量化了全球氣候變遷下,發生在WUI區域的山火變化特徵。研究結果為高效的山火管理、韌性城市發展和全球保險法規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研究團隊引入創新方法,利用Meta 提供的建築輪廓數據,以及衛星影像上的土地覆蓋分類數據,識別人類與自然的衝突界面,繪製地圖,藉以研究房屋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
研究人員利用高解像度數據,評估了從1985年到2020年間建築物與植被的距離,揭示全球WUI區域的時空分佈,顯示WUI在35年內大幅增加12.56%,2020年的面積總計662萬平方公里。
研究團隊將這些資訊與山火歷史數據進行對比,估算出不同情境下(直接受威脅或潛在受威脅)山火對人類居所造成的影響。分析發現,在全球0.83%的WUI區域裡,約有27萬人直接面臨山火威脅;在2400米和4800米的山火緩衝區內,分別有7.07%和12.54%的WUI區域,約447萬和1011萬人口面臨著潛在山火威脅。
「這凸顯了即使在森林與城鎮交界域的周邊區域,人們的生活也面臨著高風險,山火潛在的深遠影響對社區安全和基礎設施完備性亦具有深層次意義。」 港大園境建築學部助理教授、團隊的首席研究員陳斌教授表示。
空間分佈上,WUI區域大多位於美國、巴西、中國、印度和澳洲。非洲國家的WUI面積儘管較小,其面臨的山火風險卻更高。
「我們的研究有助深入了解森林與城鎮交界域(WUI)及其相關山火風險的時空動態,為決策者和持份者提供指引,策略性地進行資源配對並採取具針對性的措施來保護弱勢社群。」陳教授補充道。
陳教授特別區分了兩種WUI類別 — 界面WUI和混合WUI,兩者各自反映出鮮明的山火特徵,亦代表了潛在的不同山火風險等級。界面WUI即靠近茂密自然植被的住房,在WUI地圖上顯示為被清晰劃分出來的空間,而混合WUI涉及植被與住房兩者的相互交織,其潛在山火風險顯然較界面WUI為高。這種空間模式的差異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量化和比較不同WUI類型的風險。
港大建築學院院長偉仕達教授强調此項研究的及時性:「全球變暖加劇、城市擴張以及城鄉邊界公路網的增建,對防止山火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項研究對全球WUI的地表變化與火災風險機制的洞見,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及時為WUI地區居民,尤其是弱勢群體,提供了前瞻性的短、中以至長期的山火避險參考。」
港大副校長(學術發展)、地理系與地球科學系全球可持續發展講座教授宮鵬教授指研究結果非常重要:「這是一項跨學科國際團隊的互補性合作研究。遙感、園境建築、地球系統和城市經濟學者標準化了多維度數據,並結合前沿技術,生成大時空尺度的森林城鎮交界域地圖和火災風險評估,讓我們填補了數十年來對全球WUI時空動態分佈認知的空白,並為區域性山火風險評估提供了重要基礎數據和科學指導。這些見解可以引導土地利用規劃和發展決策,促進永續的城市成長,同時有效地緩解山火風險。」
在此連結查閱論文全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4-01291-0.
關於研究團隊
這項研究由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的未來城市與可持續環境實驗室(FUSE)主任、城市系統研究院和同心基金數據科學研究院陳斌教授領導。合作學者包括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研究助理教授吳勝標博士、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Yufang Jin教授、耶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宋禕萌博士、猶他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武超博士、清華大學Sergey Venevsky教授和徐冰教授、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建築學院城市實驗室、城市系統研究院和同心基金數據科學研究院偉仕達(Chris Webster)教授,以及香港大學副校長、城市系統研究院、氣候與碳中和研究院宮鵬教授。
研究獲中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編號2022YFB3903703)、香港大學HKU-100學者基金、香港研究資助局傑出青年學者計劃(項目編號HKU27600222)和優配研究金(項目編號HKU17601423)、香港大學策略性跨領域研究種子資助計劃、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資助基金計劃(計劃編號N_HKU722/23)、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深圳研究院、裘槎基金會、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計劃編號CBAS2022GSP04、CBAS2022ORP02)及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計劃編號42090015)的支持。
關於FUSE實驗室
FUSE實驗室旨在利用地理空間和遙感大數據、數據模型整合和先進的跨學科方法,研究城市環境變化、人類活動和公共健康之間的互動循環,最終目標是促進可持續發展。FUSE實驗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向:(1)城市與自然環境變化;(2)人類與環境的時空互動;(3)環境與人類活動對公共健康的影響;以及(4)城市環境改善的理論與實踐途徑。
關於FUSE實驗室的近期研究活動,可參閱網站:https://fuselab.hku.hk/
傳媒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尹慧筠 電話:2859 2600 | 電郵:melwkwan@hku.hk
吳婷 電話:3910 3612| 電郵: ngjaymee@hku.hk
蔡建豪 電話:2859 2607|電郵: khkchoi@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