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跨學科研究團隊最近開發的創新人工智能(AI)軟件系統,能將普通手機轉變為醫療級聽診器,用家無需使用專業設備,只需利用手機便可隨時檢測自己的心音,在發現心臟疾病症狀時可立即求醫。軟件系統的專利AI技術能準繩檢測心瓣疾病,準確度估算高達81%,診斷結果媲美醫生用聽診器的水平。該發明有助推動潛在心瓣疾病的早期檢測,推進個人化精準健康管理,為心臟健康篩檢、遙距診症和病情監測提供有效的平台。
「AI隨身醫生」 獲國際認同
這項發明由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香港大學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D24H)首席科學家何永基教授領導。何教授指出,雖然市場上有眾多數碼健康設備測量脈搏和心電圖,然而只有極少數的系統能收集並分析心音。「心音是醫生常用聽診器獲得的重要健康數據。我們的AI軟件系統『Vitogram® 』,能將普通手機轉變為醫療級『AI隨身醫生』,智能手機聽診器為大眾提供全天候便捷、準繩的檢測方法。」
何教授闡釋,這一創新突破源自2019年新冠疫情期間的挑戰,很多「隱藏病人」因為避免外出或害怕到診所而不能正常求醫,普羅大眾亦通常不會因有小毛病就立即就醫檢查,因此錯過及早發現心臟疾病症狀的機會,這啟發團隊研發隨身聽診器。他很高興該研發由構思到成果落地進展順利,並快將在本港及海外推廣,有關發明亦獲得國際認可,在早前舉行的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榮獲最高級別的獎項之一——「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
臨床證準確度達醫療級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心臟科醫生黃浚嘉於2023年12月至今,以公立醫院363名病人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數據分析估算顯示創新AI軟件系統在心率方面的準確度高達97%,又在檢測重要心瓣疾病方面的準確度估算高達81%。系統收集的心音及評估,與標準醫療級聽診器收集的聲音和心臟科醫生的專業診斷相若,進一步肯定這個手機AI系統功能的可靠性。黃醫生表示:「這個突破性技術有助於社區找出『隱藏』的心瓣疾病患者,提醒他們及早就醫,而大眾亦可在有需要時定期自我檢查,有助避免病情惡化為更嚴重的心臟疾病,從而減輕後續相關手術風險和康復程度。」
黃醫生補充,正計劃進行第二階段臨床研究,目標是擴大測試規模,納入不同的病患以涵蓋更多心臟病症狀。
加快商業化於本港及海外應用
D24H已為該AI系統「Vitogram® 」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註冊為醫療器械,並成立子公司維通智健有限公司(Vitome Limited)將產品推出市場。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D24H董事總經理胡子祺教授表示,此項目獲創新科技署重點計劃「AIR@InnoHK 創新平台」資助,加快團隊從基礎科研發展,過渡到臨床轉化和商業化。「除了香港,我們亦計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公私營醫療機構推廣,並推出個人用戶服務。展望這個操作簡易、可隨身攜帶的AI 醫療級技術平台,能惠及全球不同年齡層人士。」
關於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
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D²4H)旨在透過搜集和整理大量獨一無二的數據資源,通過深度、領先的分析技術,從而保障全球公共衞生,並利用精準醫療改善個人健康。實驗室匯聚由全球頂尖科學家組成的跨領域研究團隊,透過運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技術,革新公眾對疾病的認識,並開發創新的治療方法。
D²4H由香港大學牽頭,除了與本地及世界各地著名學術機構協作外,亦積極與多個國際衞生機構(如世界衞生組織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攜手合作。D²4H將善用跨學科、跨領域上的共同協作,提升香港、大灣區以至全球的醫療科技發展,創造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為全球公共衞生和民眾健康帶來莫大裨益。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