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與昆士蘭研究人員攜手為鼻咽癌治療創出突破
2012年02月01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與昆士蘭醫學研究院(Queensland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QIMR")轄下的澳大利亞疫苗發展中心(Australian Centre for Vaccine Development)組成研究隊伍,共同進行了長達十年的研究,最近為治療鼻咽癌帶來重大突破。鼻咽癌是一種具侵略性的頭頸癌,在香港十分普遍。研究人員透過採用針對性的免疫療法,使參與第一期研究患者的存活時間由200天延長至超過500天,成效令人鼓舞。是次研究結果剛刊登於最新一期的頂尖國際科學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研究團隊正計劃延續研究,以求進一步驗證此項結果。
研究內容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系主任鄺麗雲教授指:「鼻咽癌是透過EB病毒感染(Epstein-Barr virus)而誘發,情況就好像乙型肝炎引發肝癌一樣。免疫療法的原理,正是透過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去擊退鼻咽癌。」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教授黎國思教授解釋,癌細胞內的EB病毒為人體免疫系統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使其發揮功用將癌細胞消滅,過程中產生的副作用很輕微。是次研究屬於第一階段,目標是找出T細胞免疫療法是否安全,並找出復發或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身體對此療法的反應。這研究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與昆士蘭醫學研究院攜手合作。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助理教授曾詠恆醫生報告研究結果顯示,鼻咽癌晚期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良好,出現較少副作用。透過強化人體免疫細胞,鼻咽癌末期患者的壽命可以延長一倍時間,不過這結果需作進一步研究加以確認。參與是次研究的都是鼻咽癌復發及晚期患者,他們的身體通常非常虛弱,所以最重要是確保療法不具侵略性、不含毒性和不會損害健康的細胞。
研究方法
由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間,一共有14名鼻咽癌患者在香港瑪麗醫院(瑪麗醫院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教學醫院)臨床腫瘤學系接受T細胞免疫注射療法,最近研究更伸展至布里斯班的亞莉珊德拉公主醫院 (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進行。
由患者身上抽取的血液樣本會被送往昆士蘭醫學研究院,研究團隊會培育血液中的白血球(淋巴細胞),刺激它們去辨識受EB病毒感染的癌細胞。接著,已強化的免疫細胞(亦即是T細胞)會被送返香港,並注射回患者身體內,它們會辨識出受EB病毒感染的癌細胞繼而將之消滅。注射完成後,瑪麗醫院的腫瘤科醫生會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並監察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主要研究成果
14位接受T細胞免疫注射療法研究的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年齡介乎37至60歲。這種全新的免疫療法是由昆士蘭醫學研究院Khanna 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研究院裡高度專門轉化研究 (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Q-Gen」設施來製造的。透過採用這種針對性的療法,患者平均腫瘤惡化的時間(TTP)是136 天,接受了T細胞注射療法的患者存活時間中位數是523天,相反,沒有接受T細胞注射療法的患者存活時間中位數的只有220天。研究結果令人非常鼓舞,亦為未來相關研究奠下基石。研究團隊相信,如果將這種療法應用在早期鼻咽癌患者身上,並同時進行標準化療及放射治療,患者的存活率將會進一步提升,不過此假設還需進一步驗證。
未來發展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與昆士蘭醫學研究院將繼續合作,進一步研究免疫療法對治療鼻咽癌患者的成效。
關於研究團隊
參與是次研究的研究員來自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病理學系以及昆士蘭醫學研究院轄下的澳大利亞疫苗發展中心。第一階段的研究在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期間進行,而研究結果最近於《癌症研究》刊登。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是香港高等學府中最早成立的學院,已有125年歷史,一直致力於創新的科學研究及價值轉移研究,為推動香港成為一個生物醫學研究樞紐作出貢獻。本院研究人員的論文曾於不少頂尖國際學術期刊中發表,研究人員中有48人獲2011年「基本科學指數」評為在各自研究領域上最頂尖的百分之一科學家。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資料,請瀏覽:http://www.med.hku.hk/
昆士蘭醫學研究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研究院,研究範疇主要包括癌症、傳染病、精神健康及不同種類的失調病症。通過與臨床醫生及其他研究機構的緊密合作,研究院希望可以研發出嶄新的診斷法、更有效的治療法以及預防方法,從而改善健康。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昆士蘭醫學研究院的資料,請瀏覽:http://www.qimr.edu.au/
有關鼻咽癌
鼻咽癌是香港十大癌症之一,位列男性常見癌症排行榜第六位,也是整體常見癌症排行榜的第七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的資料顯示,在2009年,香港有大約900宗鼻咽癌新症,而且較常見於男性。由於廣東省發病率甚高,故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瘤」,在廣州地區,平均10萬人就有25人患上鼻咽癌,是全球其他地區的25倍,這可能與東南亞的飲食有關,鹹菜、鹹魚和醃肉都是常見的東南亞食品。此外,遺傳、年輕時曾受EB病毒感染都可能有較大機會患上鼻咽癌。
(左起)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教授黎國思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系主任鄺麗雲教授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助理教授曾詠恆醫生
此圖表解釋整個治療過程。圖中E1-LMPoly 所指的是EBV病毒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