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西區海濱概念性總體規劃」打造「香港海港西大門 」新地標
2013年08月16日
海港西大門 – 香港新地標
香港西區的發展歷史悠久,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系主任葉嘉安講座教授領導的規劃小組,最近為中西區區議會進行了「西區海濱概念性總體規劃」,為西區海濱的短、中及長期發展提出發展方案,令西區海濱重現昔日的光芒,並透過改善西區海濱的公共空間,使海濱一帶成為香港的新地標 ---「香港海港西大門」,打造西區海濱成為具吸引力、充滿活力和方便市民的海濱。
西區海濱概念性總體規劃範圍涵蓋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西環公眾貨物裝卸區,座落在城西道的堅尼地城臨時巴士總站和周邊土地,全長約2,400米,覆蓋土地面積約6公頃。這個地段是維港海濱僅餘還未完成規劃和充分利用的珍貴用地之一。港大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在改善西區海濱公共空間之餘,更為香港打造一個新的海港西面大門地標,有關建議將提交給中西區區議會諮詢及有關政府部門考慮。
滿足地區需要 鑄造香港新地標
西區海濱概念性總體規劃的規劃目標,是以「地方營造」的方法活化西區海濱,成為香港海港西面的一扇大門,以達致多方面之目的,包括改善海港的視野、改善通往海濱的通道以方便公眾享用海濱、締造一個嶄新的旅遊景點、增加鄰近社區的休憩用地,以及保育及活化文化及歷史古蹟。
規劃設計的理念可分為區域、城市和本土三個層次,並以海港西大門、港口海濱和與附近環境的連接為設計概念。這些設計理念最後演化為三個主要小區,分別是碼頭區、碼頭內港區及新海傍區。
碼頭區將成為西區地標,成為匯聚歷史,文化和美食藝術的特色市集。沿海濱長廊設計的海上噴泉公園及供遊人欣賞維港景色的觀景臺,將成為海港的西大門,迎接進出海港西面遊輪上的旅客,成為香港的新地標。
碼頭內港區將成為市內活動和表演中心,匯聚文化的空間並連接海港西大門。海濱的沿海範圍將會保留供市民享用。區內設有露天劇場,市民可欣賞水上舞臺表演及夕陽美景。
新海傍區將保留現時海傍的形態。由於政府正逐步收回此區域作公共休憩空間之用,故我們建議保留此區域供市民享用。區內除了設有運動及休閒設施,如單車徑、籃球場和攀石場,我們更建議建設特色設施如生態花園和都市沙灘廣場等,以滿足市民和遊客的需要。
「概念性總體規劃」 另一個重點是建議採用「可達性策略」,即旨在解決連接西區和海濱的交通問題,包括提供通道以連接東面的中山紀念公園,使維港能有一個連續不斷的中西區海濱長廊。是次規劃亦建議一些通往西區內陸地區的交通改善項目,以令市民及遊客更容易步行來往西區海濱; 同時亦回應了較早時西區公眾諮詢收集到的意見,建議設立單車徑。
海港西大門可望於2014分階段展開
由於土地供應會有一定時序,尤其考慮到公眾貨物裝卸區地塊的租約安排,「概念性總體規劃」將會分期實施。預計整個項目要到2020年後才能完成。如果相關土地能夠提早釋放出來使用,整個項目或許能夠提前完成。原則上政府已同意釋放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的四個碼頭,故此項目第一期工程可望在2014年通過一億元的「社區重點項目」基金展開。
有關西區海濱概念性總體規劃的資料及相關圖片可於以下網址下載:
http://www.cpao.hku.hk/media/FINAL_Presentation.pdf
傳媒查詢及採訪安排,請聯絡 :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馮小姐(電話: 2859-2721; 電郵 joycef@hku.hk),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葉嘉安講座教授(電話: 2859-4893; 電郵 hdxugoy@hku.hk),
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經理(傳媒)梁菁栘小姐(電話︰2857-8555 / 9022-7446;
電郵 rhea.leung@hku.hk)
(從左起)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師盧愛玲女士, 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學鋒議員,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系主任葉嘉安講座教授, 中西區區議會主席葉永成議員 BBS, MH, JP及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教學導師 鄧兆星博士合照。